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陈纯
[导读]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进,人们发现了之前“填鸭式”灌输知识的弊端
       
        陈纯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进,人们发现了之前“填鸭式”灌输知识的弊端,现在的教育更多的强调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而是不是再由教师单方面的去灌输知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自己有时候不能够独立的进行学习,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而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的时候,就要注意“有效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仅仅听教师讲解了一个概念。本文就如何有效的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为论点展开详细论述,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导;策略
        引言: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社会越来越关注教学的质量问题,教学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把一些概念讲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通过是以直接讲述公式概念的方式来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常常需要教师引导,而在这个年龄阶段,又是极其容易被外界所影响的年龄段,所以教师必须采用合适的引导方式,引导学生愿意自己的探索,学习。如果教师的引导知识只是简单粗暴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那么就没有做到有效引导,这样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生也无法较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做到“有效引导”。
        一、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前提是学生必须能够学会去学习。由于小学生刚开始接触学习,他们的自学能力相对来对来说比较差,必须要教师的引导。数学本身也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科目,很容易会让学生产生不耐烦的心理,不愿意去学习数学,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愿意去学习数学知识。高效的课堂必须要建立在师生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必须要让学生可以主动去学习,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做到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教师的引导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如果教师的引导方式不正确,就会导致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者是让学生只是浅显的了解了一些知识,单方面的接受了某些知识的灌输,但是对于自己应该怎么去学习则并没有一个相关的认识,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新的公式和计算能力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方式,高效、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二、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的策略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想要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是主动的在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某个知识。单方面的灌输给学生知识,有时候不但不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麻木感,所以教师一定注重边互动边引导学生。
        教师应该意识不能将知识单方面的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实现良性互动。

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数学概念的时候,不要仅仅只是单方面的灌输,有时候也要询问学生。例如在“认识10以内的数”这一节课,教师一般情况下会直接给学生讲解10之内的数字,并且让学生记下来。这一部分的知识并不算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能很好的掌握,但是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起和学生互动,教师更多的是单方面把10以内的数学传授给学生。这就不利于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应该用气球或者是在黑板上画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数学,然后再引出这些数字的写法,和其所表达的意思,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2、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不仅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学会在生活当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综合知识。
        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是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小学数学的知识更是和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联。例如“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在教师讲解了10以内的计算之后,应该引导学生把这块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比如在平时生活当中,家长会买菜,有时候也会给学生买一些零食,这些情况下就会运用到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平时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将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最终提高自己。
        3、建设互动式课堂
        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不能仅仅只局限于讲解,学生也不能仅仅只局限在听的上面。教师不能一股脑的自己上课,要时刻注意学生的需求,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对于课堂有一定的参与感,才能建设高效课堂。
        比如在“百分数”这一章节,百分数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对数学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询问学生们是否看见过平时商场打折的牌子是怎么写的,从而引出上课的内容。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请记得这些内容的学生对百分数以自己的了解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而教师在一遍进行及时的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样的引导方式,就会让学生对于自己要学习的知识有一种好奇感,学生愿意自己去探究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结语
        随着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社会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之前教师重点强调的是一个传道者的角色,更多的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现在不单单强调教师要讲,同时也要引导。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方式,有效的对小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愿意学习数学,同时也能够正确的去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丽.以人为本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100.
        [2]张雨晴.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新智慧,2021(04):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