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STEM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张天祎
[导读] STEAM教育理念研究的兴起,是人们寻求优质教育理念对国家人才培养影响的结果。

        张天祎
        江苏省淮安市白鹭湖幼儿园
        摘要:STEAM教育理念研究的兴起,是人们寻求优质教育理念对国家人才培养影响的结果。根据国际相关研究,无论是创新品格还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在这一方面STEAM教育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1]。STEAM教育并不是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五类学科简单的叠加,而是使它们彼此之间进行有效融合,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以真实问题解决为任务驱动,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复合思维和创新思维。“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跨学科式教育;基于真实问题情景,回归现实生活;重视学习过程,加强学习体验;技术作为支持工具,有效开展学习活动”[2]是STEAM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过STEAM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不仅影响着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也深刻影响着学前教育。
        关键词:幼儿园;STEM;教育课程;设计实践
        引言
        STEAM教育理念源起于美国,通过对幼儿园开展STEAM教育的文献调查发现,国内幼儿园开展STEAM教育主要围绕实施策略、课程开发、案例分享三个方面[3],而对STEAM教育理念的内涵深入到实践层面的较少。本文从基于设计思维的幼儿园STEAM教育活动的理念、设计、实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幼儿园阶段的STEAM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基于设计思维的幼儿园STEAM教学模型
        (一)基于设计思维的STEAM幼儿角色阐释
        STEAM教育强调两个要点:一是在学科的基础上强调整合性;二是在开展过程中强调基于问题情境。具体体现如下:STEAM教育强调跨学科的整合性,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学科的显著特性对早期儿童的STEAM教育具有重要意义[8]。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STEAM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将STEAM活动的跨学科特性体现在幼儿活动中,教师应明确幼儿在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幼儿有着好奇心和探究兴趣,问题是幼儿解释这个世界的开始,倡导幼儿像科学家一样去工作,解决问题、解释原因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乐趣;倡导幼儿像一个工程师一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设计、解决问题、测试并改进;基于设计思维的STEAM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实践、思考、更好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团队一起活动、证明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作为支撑。从教学过程,强调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从幼儿科学探索的问题出发,需要成人支持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对STEAM产生持续的兴趣。从教学的结果的角度,注重幼儿形成解决问题的想法、措施、模型、经验。从教师指导的角度,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支持,以促进幼儿的发展。STEAM强调知识与能力并强调创新与创造力培养,注重知识的跨学科迁徙及其与学习者之间的关联[5]。
        (二)设计思维的STEAM教学模型建构
        基于设计思维的STEAM教学强调从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能力的角度培养人才,注重设计与思维的双螺旋促进,关注生成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上三个要点可应用在幼儿园的方方面面。

首先,幼儿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发现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问题情境,此类情境可能出现在一日生活中、集体教学活动中、区域游戏中、户外活动等场所,如出现的问题情境具有共性,教师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如出现的问题情境是个别幼儿的发现,教师可引导该幼儿开展个人的活动,此阶段只是开始阶段;其次,教师引导幼儿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对解决该问题已知的和未知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此阶段开始注重生成性的解决问题,并持续后续的整个过程;再次,教师引导幼儿提出该问题的可能的解决措施,紧接着教师引导幼儿对解决问题的原型进行设计并利用材料进行制作,接下来需要对该解决方案进行检测改进,看是否能解决之前的问题情境,最后幼儿相互交流分享。
        二、基于设计思维的STEAM活动实施策略
        (一)发现STEAM活动开展契机
        幼儿园STEAM活动开展基于一定的教育契机,可能出现在一日生活、区域游戏、集体教学、户外体育活动等过程中。教师判断的基本价值依据在于是否能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比如午睡的时候有个小朋友的玩具掉到床下面,由于比较深没有办法能够拿出来,如果教师具备STEAM活动开展契机的判断能力,关于此次事件,可以引导幼儿设计一个工具把玩具从床下面拿出来,幼儿可以根据问题情境,收集信息、定义问题、创想设计、做出原型,测试实践后再做出改进。又如幼儿在玩娃娃家的游戏时,发现娃娃的衣服破了,想为娃娃做一件裙子,此时也是开展STEAM活动的良好契机。再如玩小车子的游戏时,发现车子在不同斜坡下降的速度不一样,并进行不断的实践,此时教师可针对这种情况引导幼儿创想设计一个模型让车子以较快的速度下降。以上STEAM活动开展的契机都基于教师的价值判断。
        (二)明确幼儿园STEAM活动的开展思路
        根据设计思维的过程与方法,清晰幼儿园STEAM活动开展的思路,明确幼儿与教师在各个环节的任务与方法。在共情阶段,幼儿教师应通过观察、访谈、调查等形式发现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在定义需求阶段,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前期调查确定待解决的问题,此阶段开始教师需注重跨学科的引导。在创想阶段,幼儿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由联想、类比等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相关设计。在原型创作阶段,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将上一环节确定的想法付出实施,此阶段可以是制作出来的产品、方案、计划等。最后在测试阶段,幼儿通过相互分享交流,对产品、方案、计划等展示交流,通过讨论进行改进。整个过程不断的循环螺旋上升。
        (三)创设与幼儿园STEAM相关的环境
        引导幼儿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需要创设幼儿园STEAM环境,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通过学科领域经验的融通架构起幼儿个体与周围环境、社会生活的有意义互动,实现全面的完整的发展。
        一是从工程的角度,创设幼儿可以像工程师一样思考和工作的区域,但不局限于木工房或者建筑工地等区域,如风筝飞到树上,考虑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像工程师一样进行思考,设计规划、解决问题、进行测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尝试是否能用手够得着,用扫把或者用足球打下来等多种方式。或者幼儿园玩具分享日小朋友拿来的玩具没有地方摆放,引导幼儿设计制作一个放置玩具的架子。
        二是从科学的角度,创设幼儿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工作的区域,不局限于科学区或者科学活动室,如雨后天空会有彩虹,幼儿尝试实验活动探究出现彩虹的原因,解释原因并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是从数学的角度,幼儿园午睡室的抽屉床长短不一样,小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寻找适合身高的小床,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融合了多学科路径。
        [参考文献]
        [1]师保国,高云峰,马玉赫.STEAM教育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及其实施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7(4):75-79.
        [2]蔡慧英,顾小清.设计学习技术支持STEM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3):93-100.
        [3]龚宜丹.直击STEM教育:幼儿园到底该怎么做STEM[J].幼儿100(教师版),2017(11):2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