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教育中的音乐生活化教育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许鑫
[导读] 幼儿天生自我好动性、好奇心就非常强烈

        许鑫
        山东省梁山县教育和体育局教学研究室(山东 梁山)272600
        摘要:幼儿天生自我好动性、好奇心就非常强烈,以往的幼儿音乐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来设定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方案,这样可以提升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把音乐教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素材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在音乐课堂中感知实际生活,同时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更多的音乐素材,这样既能够让幼儿前面、透彻掌握所学音乐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增加幼儿的生活常识与生活技能。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生活化教育;现状;方法
        素质教育理念下,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幼儿的综合发展。音乐占据着艺术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思维素养等,同时也能够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对幼儿未来的成长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3岁~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核心阶段,在此阶段中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要改变以往的音乐教育方式,要把音乐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幼儿,积极引入生活化音乐教育,把音乐知识用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模式展现出来,增强音乐教育的趣味性,无形之中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一、在音乐生活化游戏中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幼儿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音乐教育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充分发挥出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幼儿的好奇心、好动性比较强,对于游戏是丝毫没有抵抗力的,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心理特征来开展音乐游戏教育模式,让幼儿能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音乐技能、增加生活经验。比如,在播放《小马的变奏曲》的时候,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比较差,很难理解其中的歌词内容,这时候教师需要认真、耐心地讲解,鼓励幼儿去模仿马儿奔跑的动作,同时要为幼儿讲解马儿在何种情况下跑得快、跑得慢,让幼儿明白马儿在饿肚子的时候跑得慢,但是在吃饱的时候跑得非常快,以此来教育幼儿要按时吃饭、独立进餐。除此之外,在幼儿的自理能力中还包含了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学习工具与玩具等,这些都是幼儿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幼儿只有把生活中的小细节做好了,才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教师只有让教学过程趣味化,才能够全面展现出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在充实幼儿的音乐知识面同时,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为以后的音乐学习、知识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入角色扮演音乐游戏,调动起幼儿参与音乐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比如,在演唱《我有一双小小手》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结合歌词含义来展开动作的模仿,以此来提升幼儿的自学能力与动手能力。


        二、在音乐生活化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理念下,幼儿教师需要全面展示出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教师需要在音乐课堂中引入一些生活化的素材,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受到音乐学科的德育熏陶,让幼儿从小拥有良好的品质、思维。比如,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引入了《找朋友》这个音乐作品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幼儿讲解朋友之间的相处模式,包括了如何打招呼、如何帮助朋友解决问题等,同时还可以引入孔子时期的礼仪教育,让幼儿全面受到中华优良文化传统的熏陶,升华幼儿的情感。在讲解《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这部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歌曲中的拾金不昧的精神,教导幼儿在显示生活中捡到物品一定要物归失主,培养幼儿优质的道德品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多多为幼儿播放一些励志、爱国歌曲,让幼儿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要想在音乐教育中全面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幼儿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幼儿优秀的榜样,这样才能够全面展现出音乐的德育功能。
        三、为幼儿营造生活化的音乐教育环境
        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为幼儿营造生活化的音乐教育环境,增进幼儿对于音乐学科的喜爱。比如,在清晨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温和的音乐旋律来迎接孩子们,让幼儿以快乐、积极的心态踏入到教室中去,给予幼儿充分的安全感、归属感。幼儿在运动、做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活泼、欢快的音乐,让幼儿的身体随之律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与音乐感知能力。幼儿在用餐的时候,可以为幼儿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幼儿能够安静进餐,提升幼儿的食欲。其次,教师还可以在环境布置过程中引用音乐素材,比如,在板报中用图画的形式来展示歌曲内容,让幼儿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歌唱,不断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为幼儿构建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除此之外,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音乐素材,可以利用空闲时间为幼儿播放音乐,逐渐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爱上音乐这门学科。
        总之,在具体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爱好来引入更多的生活化素材,对课本知识做出一个延伸、拓展,让幼儿感受到学习音乐知识的实用性、趣味性,从而能够更为主动投入到音乐教育活动中去。同时,教师需要在音乐课堂中全面展现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自主挖掘音乐生活素材、价值,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蔡晓颖.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抓好幼儿教育工作——对小班幼儿趣玩“生活中的旋律”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7(16):83.
        [2]闵晓黎.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现路径[J].成才之路,2015(26):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