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黄进业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当前在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采用多样化手段教学

        黄进业   
        横县板路完全中学    530323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当前在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采用多样化手段教学,而本身对于化学学科就具有抽象、系统的特点,单凭依靠理论教学是很难达到授课效果的,所以教师应在初中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并注重创设良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融入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获得良好学习体验,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也要善于创新,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创设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因此,本文将围绕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为主题来展开分析,再提出促进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一、针对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设计“实”景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究
         教师要深入探究课程标准和化学材料,更加全面掌握学生认知心理特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确保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在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教学情景,以此激发实验欲望和主动性。但是在创设问题情景时,要综合考虑初中时期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处于发展阶段,对一些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思维较为活跃,但是还不够完全成熟,虽然学生对各种化学现象和物质具有较强好奇心,也能主动观察各种化学现象,但是自身却缺乏专业的基础知识作为辅助,所以很难独立处理问题。而在后续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中教师就应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创设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学情境,所谓“实”景也就是说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教学内容相互联系,注重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教学,因为“实”景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场景,有着亲切感,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随之出现处理问题的欲望。
         化学学科和日常生活本身就有着各种联系,大部分的化学知识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在平常生活中就能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形成良好化学学习观念。除此之外,具有生活化的实验教学情境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放,拓展教学空间。在化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善于走进学生群体,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掌握其生活背景啊,了解知识基础,合理设计教学计划,激发起学生的好胜心理和勤学心理,具有探索欲望,为促进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例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出各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像“怎样才能够除去水壶当中的水垢?”、“当我们在漂洗衣服或者头发时,通过采用哪种手段才能落实既能漂洗干净,还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呢?”、“溶液酸碱性会对我们的头发产生什么影响?”,通过提出各种问题来让学生积极思考,而且上述问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有着实际的联系,会让学生产生共鸣,并激发实验兴趣[1]。
二、针对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设计“新”景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究
         化学学科是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的,并且当前我国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所以在创设化学实验教学问题情境的同时,应注重发挥出信息技术利用优势,所选择的视角和内容要具备“新”的特点,可以是当前社会发生的社会事件,也可以是化学记学科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了解当前最新化学学科发展趋势,从而对化学学科产生学习欲望,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激发实验兴趣。教师则要发挥出自身引导优势,让学生时刻关注当前社会中的新信息,并系统分析新信息中所存在的化学知识,也正是由于这类信息具有“新”的特点,所以深受学生喜爱,并容易激发学习欲望。需要注意的是,“新”景并不是代表着前沿或者以前从未采用过的手段,其也可以对化学教材实验创新,实现利用微型实验、绿色实验来让学生产生新意,通过这种手段不仅能节约药品,让学生形成良好环保意识,还能拓展创新思维。

而且微型实验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应用空间,各种微型化学实验具有多样化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微型化学实验,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生活用品、适量化学药物来设计较为科学、专业、简化的实验装置。像教师为学生安排“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一实验。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设计一张空表,然后再为学生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共同研究讨论,从而共同完成填表,将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途径、各种手段所具备的优缺点都展现出来[2]。
三、针对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设计“奇”景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究
         正是因为初中时期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期,所以对一切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教师则应为学生设计“奇”景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手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探究欲望,从而确保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具体的教学流程则是教师先为学生提出具有悬念或者奇怪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加强思考和探究,具备求知欲望,然后再对学生开展实验演示,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实验的奥妙,解开心中的疑惑,从而体会拨开疑云的痛快。而且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具有奇特的化学实验是多样的,其中主要包括“烧不坏的手帕”,也就是说在设计这一实验时,教师在手帕上浇上75%的酒精再进行点燃,然后为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为什么手帕会烧不坏?”;“魔棒点灯”是高锰酸钾所发生的氧化行,当教师在为学生开展这一实验时,应让学生说出魔棒点灯的现象和内涵,各种奇妙的化学变化、结果都和化学物质和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这开展各种实验,并为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会让学生始终具有探索的兴趣,跟上教师授课节奏,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3]。
四、针对于采用语言艺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的探究
         教师要善于采取语言艺术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验兴趣,作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合理利用语言艺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4]。例如,在化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让学生牢记地壳中前七位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低顺序这一内容时,教师则应注重创设这一问题情境“洋鬼子捋着铁盖子,那家伙真美,我们应该怎么着?”,然后让学生能够踊跃回答,像部分学生说“要把他们解决掉。”在这一过程中其实也通过谐音的形式让学生准确记住氧、硅、铝、铁、钙、钾、镁。再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石灰石、生石灰这一内容时,则应注重拓展教学内容,积极融入明代于谦《石灰吟》这一首诗歌,并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朗读这首诗来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体会到诗人廉洁正直的人格魅力,具有对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此同时,在古诗中也包含着化学知识,教师则应依据古诗中的内容为学生提出问题“石灰石和生石灰是怎样转化的?”以此来加强引导,让学生对问题加深探究[5]。
总结: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的重要性。而教师则应具备一种正确的教学态度,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手段,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到各个学习环节中。当前创设化学实验问题情境的手段是具有多样化的,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基础以及兴趣爱好来采取合理的问题教学情境,以此来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提升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与此同时,在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实”景、“新”景、“奇”景、采用现代技术以及语言艺术,为显著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琳玲.初中化学新手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关于问题情境创设与实施的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1).
[2]贺凌云.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构建的化学问题情境创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5).
[3]李化琳.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12).
[4]董华泽,储亚萍.网络资源下中学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31(03):117-119.
[5]李琳玲.初中化学新手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关于问题情境创设与实施的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