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理念下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 郭日光
[导读]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

        郭日光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小学 122000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并构建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且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与思考能力。然而在求学的道路上,他们依然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督促,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学习能力,并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引导,探索创建高效课堂的方法策略,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深度学习理念;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策略
引言
        教师以实践为着力点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加强学生应用能力训练的要求。学生学习数学并不是为了积累多少理论知识,也不是为了考试分数,而是为了服务于现实生活,让数学的实际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1加深对小学数学实践能力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和人类发展中,实践能力是不可缺少的素质。对小学生而言,数学实践能力就是借助学习过的数学理论,如加、减、乘、除等数学理论,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本身就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而实践能力正是将教学知识真正运用到现实的关键因素。
2深度学习理念下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策略
        2.1小组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重难点展开合作交流。如《圆柱》,这部分的重难点就是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其中涉及了圆柱的上下底面以及圆柱的侧面积,还有圆柱体的高等多个基本知识点。小组合作模式下,每一个学生都要对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展开深入的观察,可以是对笔筒展开观察,可以是对圆柱体性的饮料瓶展开观察,研究圆柱体的上下底面与侧面,然后小组学生聚在一起,互相分享他们对圆柱体的观察,并展开相应的交流,具体可以是上底面面积的计算,下底面面积的计算以及侧面积的计算等,共同经历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并整理出最终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竞赛。小组竞赛能够增强小组学生的凝聚力,并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展开多样化的竞赛活动。如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展开小组竞赛,从而让学生经历数学模型的创建,并能够运用数学的观点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计算竞赛,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平面几何作图竞赛,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应用问题的解答竞赛等。
        2.2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首先,是新知探索方面的动手操作。例如《圆的周长和面积》,关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来加强理解与探究。以圆的周长为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会知道圆的周长等于圆直径乘以圆周率,圆周率是数学家经过大量实验探究得出的精确数值,但是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否真地可以运用到每一个圆的周长计算中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对其加以验证。

那么学生就可以在练习本上画出任意大小的圆,测量出圆的直径,并通过其他方式测量出圆的周长,然后观察圆周长与圆直径的关系,进而深入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其次,是知识巩固方面的动手操作。传统的巩固练习,教师一般都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以及教辅资料展开大量的习题练习。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展开巩固练习。如统计方面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经历数据的搜集和分析的全过程。即促使学生制作相应的调查表,搜集原始数据,在对数据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制作成相应的统计表。
        2.3开展团队合作学习
        团队合作借助的是每个人的力量,教师应调动团队内的全部才智和资源,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并调动每个成员的能动性,消除团队内一些不公平现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团队合作的案例,让学生组成小组,对任务展开分析,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如在教学“容积概念”后,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班级内的学生自动组队,以小组形式制作一个长方体容器,然后结合容积计算方式,计算自己制作的容器容积。这个任务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学生各自负责不同的部分,相互配合,让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这样一来,就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而在以学生为主的现在,兴趣的激发变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难度较高的科目,如果在一开始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那么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大幅度推动了教育技术的进步。而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信息技术展现的知识更加直观,冲击力也更强,在兴趣的激发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故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百分数》这一节,在课前的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以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或者图片进行辅助教学。如教师可以播放生活中场景相关的视频,将其中具有百分数标注的地方圈起来,如衣服标签标注的成分含量、酒瓶上的酒精含量等。然后询问学生:“你们认识这些数吗?它们又表示什么意思呢?”以引入百分数具体概念的教学。由于是以视频这一直观的形式导入生活中的内容,学生不仅兴趣较高,也一定程度上明白了数学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而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百分数吗?”由于之前的有效激趣,学生在这一环节的探究主动性也较强。这样,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教师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对后续环节的高效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堂是在师生互动中生成的,所以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活动既需要教师高效率的教,也需要学生高效率的学。因此教师要通过导学案教学,小组合作,优化问题设计,借助信息技术以及引导学生展开整理归纳等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任海艳.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42.
[2]邓淑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137.
[3]李春庆.略论有效课堂互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