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缪丹华
[导读]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中一项基本而重要的能力。

        缪丹华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琯头中心小学,福建省福州市350000
        【摘要】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中一项基本而重要的能力。通过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积累更多的原型,学生可以掌握知识的本质,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自己在算术和算法分析方面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计算能力;数学教学

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计算模块占据主导地位,但也决定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科素质提高过程的重要载体。在核心素养的思想支持下,教师应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培养,支持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为深入学习奠定一定的思维基础。现阶段,教育部门要求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这种背景的小学生的核心素质,这已成为现阶段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所具备的素质、能力和精神,以保证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中,算术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学校加强对小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计算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核心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师和家长在关注小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加重视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实现小学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内容这方面的规定中,明确提出数学课堂应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这里的“计算能力”是指计算能力,即学生不仅能够根据一定的公式和规则正确地计算,而且能够掌握计算理论,并能够根据问题给定的条件找到适合问题的正确算法路径。这种计算能力不是一种孤立的、单一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是通过计算技能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充分结合起来的一种能力。此外,日常生活中对计算能力的需求也很大,例如购物、打车和其他日常生活情况,这些都离不开计算能力。具体来说,只要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等价交换现象,就必须保证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核心素养也是当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小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主要是指小学生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不争的事实。                                
二、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理解运算的本质
                小学阶段仍然是学生理解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这个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操作的意义和本质。在教授加减乘除法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不同计算方法的本质。例如,加法模式是增加、继续等,减法模式是减少、比较、盈余等,乘法可以说是相同数字的和,计算面积、倍数等; 通过这样的指导和解释,除法规则可以用于等分、反乘等,借助于一定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充分理解这些算术方法的本质意义。为其计算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生活情境
                在计算教学中,可以采用生活情境导入的方法,推导出计算公式。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也是根据一定的生活情境而设置的,因此教师应明确生活情境建构对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在数学课上,我积极构建一定的生活情境,通过这些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问题。
                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通过构建生命力强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可以问这样的问题”每个人都有56块钱。我们去文具店买了12元钢笔和33元铅笔盒,还剩多少?生活中衍生出来的这类计算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本身。
(三)借助直观模型
                现行的数学教材中增加了许多直观的数学模型,如数线、数条、概念等,充分体现了直观数学模型在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些具有较强直观性的数学模型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模型。
                以《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把10根棍子分给三个人,再把7根棍子分给两个人,以此类推,学生们可以看到,每个区域只剩下一根棍子,剩下的就是这根棍子。这种直观的模型解释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四)结合一定的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也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是提高学生核心素质的重要途径,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活动和实践。通过实践,可以保证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合理地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吸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此外,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以便不断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数学角活动,如口算竞赛和计算游戏,让学生边玩边学,不断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这一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数学计算解释的效率和针对性,使学生的知识和计算能力更加协调,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秀珍.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分析[J]. 读天下(综合), 2020, 000(009):P.1-1.
[2]斯均根.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分析[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0(2):0194-0194.
[3]陈浩.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10):P.110-111.
[4]卢坚晓.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低年级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 中国新通信, 2020, 22(10):206-206.
[5]曾平秀.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J]. 探索科学, 2019, 000(009):177-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