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 张进川
[导读] 近些年伴随新课标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张进川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天立学校   644000
        
        摘要:近些年伴随新课标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体验式教学”在改革潮流中应运而生,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主角”的存在意义,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课堂
        
        引言:
        学生结束小学阶段学习后步入初中,初中的学习和小学存在许多差别。求学生重新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对初中学生德育的培养。初中生处在青春叛逆期,如果忽视对道德方面的教育,对学生其他阶段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此阶段教师要选择适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和知识培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论灌输,让学生有端正的思想。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可以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在原有教学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喜好进行教学策略的改变。
        1 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初中道德法治课堂的原因分析
        1.1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若干年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年代学生所处的环境氛围不同,需要的教学方式也应当随之改变。当代学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愿意接受较为先进和开放的教学方式。所以传统带有弊端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跟进当代发展的潮流,为让学生接受更合适的教学,教师必须转换教学思维。导致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某科目出现厌烦心理,这种心理的出现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联系。所以改变传统教学,采用先进的“体验教学”是必要的。
        1.2学生对教材理解不通透
        在初中阶段的道都有法治教学中,存在诸多需要改变的问题。首先学生对这门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兴趣较小,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先进,导致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完全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部分教师忽视道德与法制课程的重要性,甚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行理解。初中阶段的课程存在一定难度,所以真要做到完全理解教材,是存在一定难度的[1]。教师要对这一问题引起关注,找出学生不能理解教材内容的原因。尽量将教材内容简单化,寻找适合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难度降低。学生如果不能理解教材内容理论,很难达到要求的教学目标。
        1.3课堂气氛不活跃
        “道德法治”课堂总体来说活跃度不强,本课程科目内容较乏味,包含许多理论知识,所以总体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但是如果采用“体验式”教学,可以一定程度改善现状。学生所处的教学氛围不同,内心的责任感也不同。当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时,学生的责任感会督促学生努力完成学习目标。所以为改变当前课堂学习沉闷的气氛,需要采取先进的“体验式教学”。


        2 如何实现初中道德法治体验课堂
        2.1通过“情景创建”实现体验式教学
        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于初中生而言,对活动、节目类的事物依旧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依据此进行“情景创设”。
        例如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材授课时,针对教材中或从互联网寻找的案例,让学生分组分角色饰演,来进行情景演习表现案例。运用情景演练的方法可以更直观的将案例的情况表现出来,例如在表演学生叛逆,对父母行为不恰当的情境时,不过表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明确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2.2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增进课堂活跃度
        除创设情景之外,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教师采用单项学生授课方法,上课气氛沉闷,小组合作可以增进同学间的沟通,课堂气氛不言而喻。小组间分工明确,可以让学生明确得知自己身上的责任感,更认真地对待学习。
        2.3丰富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印象
        许多教师忽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殊不知,正确的教学方法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捷径。所以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改变,不断迎合学生的需求。初中阶段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于简单的按照教材授课,是要更多的利用周围的资源,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授课[2],学生对视频是没有抵抗力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点,采取多种模式的教学方法。力求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法中留下更深的印象,效果自然更强。
        3 开设“体验教学课堂”的意义
        可靠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教师开展体验式教学所带来的效果要比传统方法教学效果好的多。学生更接受这类以自己为学习主体的方式,在此例教学过程中学生能集中更多注意力在学习上,学习效果能得到一定提升。
        “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为了达到考试要求,要注重学生学习这门科目所得的收获和对学生性格的影响。
        新课标将这门课程是在初中阶段是有一定道理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青春叛逆期,很容易因为一些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此类问题的教导,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4 结束语:
        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系统的德育教育,学校为其设定专门的课程,是因为“德育”对初中生而言至关重要,初中生只有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才能在后续的人格培养中走对正确道路。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德育和法治方面的教育,采用目前符合要求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意义,用自身的责任感完成学习目标。合适且正确的教学方法会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劳婷婷.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7, 6(008):P.130-131.
[2].戴蓉蓉.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探讨[J]. 考试周刊, 2017(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