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敏
山东省威海市新苑学校 264200
摘 要:时代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小学教育课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如今,“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课程中的重新引入,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重视。但目前的小学德育课存在着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教学评价不够科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实践不够丰富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德育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在2016年,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被正式命名为道德与法治课,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素质的高度重视,因此,小学阶段的教师应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精神。这一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健全,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不足。所以小学阶段应采取生活教学法。这既能降低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最终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此,提出了具体的生活教学策略:
1创设生存境遇,形成法律精神
生成性情境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能促进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实践过程。老师应努力创设课堂中的生活情境,以此促进学生法治精神的形成。
例如,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先将“课堂生活有规则”引入交通规则,然后引导学生想象每个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老师也可以通过播放交通事故录像来加深学生对违规后果的印象,然后老师再通过播放一系列违规图片来引导学生思考违规后果的后果。在课堂上,教师再次带领学生讨论课堂生活应该有哪些规则,以及如何遵守这些规则。通过情境的生活化,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形成遵守规则的精神。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理解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交流,故事法,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讨论式交流,以促进学生理解。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基本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讨论。 例如,老师在讲课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几个小朋友吃饭的小视频,然后老师就可以邀请学生小组讨论“视频中的小朋友做对了没有”、“他们哪里做错了”、“我们以后吃饭该怎么做”等问题。这样的沟通讨论,可以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与人交流经验。
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故事教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健全,人生阅历不足。所以老师可以运用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觉到课程的内容,也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除教科书中的故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拉近教材知识和学生的距离。
3推动实践应用,坚持知行统一
要把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出新世纪具有“道德与法治精神”的人才。为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感悟。
老师可开展校内与校外活动,对于校内活动,老师可组织“发现错误行为”的小挑战,吸引学生正确规规矩矩的言行。在学校外的活动中,老师可以向父母求助。例如,老师讲授《吃饭有讲究》这一课后,可以请学生家长对学生的餐桌礼仪进行观察,并给予一定的监督和指导。老师也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教师在教《风儿轻轻吹》时,可利用学校的春游活动,开展“寻风”实践活动。
4综合评价教学,促进学生思想进步
与其他知识性课程不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方法应体现其生活化、综合性的特点。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模式,除传统的试卷外,还应从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两个层面进行实施。
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采取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只有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是难以进行多层次的分析、判断,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家长和其他同学对该同学进行评价。
在评价方法上,教师可采用鼓励性语言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在前一种情况下,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渴望受到赞扬,特别是在听众很多的时候。一点鼓励就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不吝啬地给予一定的评价。例如,老师可以表扬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而对后者而言,这种评价方式更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己。老师可以把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的图片、作品等内容放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袋,这样,学生就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能及时反省和修正。
5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形成法治精神;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理解;促进实践运用,坚持知行合一;综合评价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等四个方面,促进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任海燕.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9(27):125.
[2]刘新华.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3).
[3]马进祥.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