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书法教育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  林丽
[导读] 自教育部颁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后,我国的书法教育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刺激,

        林丽   
        威海市千山路小学      264200
        摘要:自教育部颁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后,我国的书法教育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刺激,很多地区都在小学书法教育方面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探索,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对书法教育投入了关注。基于这种现实背景,本文将在充分认知书法教育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并尝试从教材建设和师资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措施,以便为书法教育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书法教育;现状调查;探索与实践
        前言:众所周知,书法艺术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艺术中最普及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小学阶段实施书法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书法技能和艺术鉴赏能力,还能助力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的学习,推动学生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的提高,从而有效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小学书法教育现状分析
        小学书法教育的实施时间有限,所以受到经验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存在不足之处。为了切实提高书法教育的有效性,加深对书法教育现状的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
        1.重节能,轻素养
        很多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练习书法的认知停留于浅层阶段,也就是将书法练习当作是学习工具,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以后就能将字写好、写美观,如此一来就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势,同样也可以因为写得一手好字在其他竞争中获得优势。这种观念的存在无可厚非,但却不能将技能性当作书法练习的唯一,书法教育中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华,在书法教育中同样不能忽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只有将书法的技能性和人文性糅合在一起的书法教育,才能算是登堂入室的书法教育。
        2.重特长,轻普及
        书法教育已经在很多地区落地开花,但是纵观小学书法教育现状,不难认识到多数学校都存在重视特长,轻视普及的状况。也就是说书法教育并没有走到每一个学生身边,转而只是在“书法高手”身边徘徊,学校、教师为了在书法教育方面做出成绩,通常都会将精力和资源投放到兴趣班和社团中,这样的书法教育模式虽然能够培养出少数书写质量优秀的学生,但若是普遍性的书写不佳,那么广泛开展书法教育的目的就无法实现。
        3.重规范,轻个性
        书法教育中必然会经历临摹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书法教育扼杀学生的个性。反之,在正确书法教育指导下的学生能够从书法中展现自身的审美情趣和灵气。不过在实际教育互动当中,教师们很难平衡好规矩法度和个人风格间的关系。当然,这种状况的存在也和学生学习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并且在鉴赏能力上也有待提高,所以教师们习惯性地不理会学生个人发展,而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要求学生做到书写工整、端正、规矩。

不过在这种压抑性教学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受到消极作用。
        二、关于书法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构建完整的书法管理体系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书法教育管理体系,从制度层面为书法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持。对于书法教学工作,学校应当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在学校教学体系中明确书法教育的地位,将书法教育纳入常态化教学管理体系当中,并且制定关于书法教育、学生技能培养的长远规划。除此以外,学校还应当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有所作为,为学生提供专门的书法教室,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书法的同时免除后顾之忧。
        2.注重书法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书法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式教育,学校和教师不能只是将目光集中于少数“书法高手”,而是要在培优的基础上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让学生们能够从书法中有所得,从而在书法潜移默化的作用下推动学习氛围的改善。为此,学校要做好书法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让学生们有沉下心来练习书法的机会。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共同保证书法课在小学课程中的有效性,即杜绝书法课被占用、保证书法课教师全程在场等。学生们可能刚接触书法时会觉得枯燥乏味,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以后,自然也会品出其中三昧,从而实现“要我学书法”到“我要学书法”的转变。
        3.培养书法教师队伍
        学校书法教育的质量与教师队伍有直接关系,学生们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经验、知识问题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才能快速解决。因此,小学教学管理者有必要对书法教师队伍的质量作出提升,通过引进优秀书法教师、培养书法教师等多种形式充实书法教育团队。当然,学校也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优化教师结构,即日常教学由本校书法教师承担,当学生们掌握基础技能以后,可以邀请地区书法大家或书法协会成员讲学授课,以此帮助学生们实现进一步发展。
        4.健全书法教育评价体系
        书法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态度,教师和学校应当建立起全方位的书法教育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认知自身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获得长期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涉及学生、教师、班级和家庭,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实现反馈、矫正、鼓励和引导的作用。相应地,学生也能从评价体系中得到认可,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结束语:
        小学书法教育的开展任重而道远,学校和教师应当在正确认知教育实情的基础上,对教学管理体系、课程体系作出优化,通过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书法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获得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润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书法教育[J].少儿美术,2020(10):27-28.
        [2]朱红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书法教育研究[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08):40-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