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积极心理学对儿童宣泄的引导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张满
[导读] 在开展学前教育时进行积极心理学

        张满
        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广东 中山)528458
        摘要:在开展学前教育时进行积极心理学,对儿童的管理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其实儿童在精神、心理等等方面都处于发展的时刻,情绪变化比较明显,频率高,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这就需要一个合理科学的宣泄方式,让他们焕发生机与活力。所以,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儿童的宣泄方式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积极心理学在儿童宣泄方式中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积极心理学;儿童宣泄;引导作用研究
        前言: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越来越宽泛。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关注的也越来越多。重视积极心理学对儿童情绪宣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上小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再加上细心的引导,合理进行宣泄,促进家长与孩子们之间的良好沟通,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一、对积极心理学的概述
        积极心理学发源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新的研究方向。它与传统的心理学不同,积极心理学主要是将心理学更加完善,采用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根据人类的积极品质研究人的情绪状态、认知过程以及人格特征,是一种新的思想高潮。它主要从积极的主观体验以及积极的社会环境出发。其中积极的主观体验研究情绪,通过对个体的分析产生积极体验,引导人们可以正确的对待自己的情绪。而积极的社会环境,主要是为人类提供更加快乐的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让他们可以得到健康的成长。
        二、分析儿童的宣泄行为
        在学前教育阶段,通过观察与研究发现,对儿童的宣泄行为进行总结。
        (一)哭
        在学前教育这个阶段,孩子的年龄较小,他们通常会用哭泣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这是一种有效的肢体语言和宣泄方式,比如说像哭闹、哭打等等。经过调查发现,当孩子们的诉求得不到回应时,他们就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宣泄,其中哭闹表现最多,儿童们用这种方式迫使自己的家长满足需求。对应的家长在对待这种宣泄行为时,也通常采用这几种方式:一是讲道理,二是哄,三是强硬,四是转移注意力,五是暴力对待,六是冷处理,再加上环境的不同和家长的忍耐程度不同,采用的方式也会不同。其中采用强硬手段处理这种宣泄行为时,容易使儿童的情绪加深。事实上儿童选择哭这种宣泄行为其实是对家长的信任,希望得到满足。
        (二)跑或者跳
        经研究发现儿童还可以选择跳或者跑的方式,这种通常表达他们开心的时刻是一种积极的宣泄行为,比如说儿童在班级中获得了小红花,就高兴的跑来跑去。

而还有另一种情况跑、跳宣泄行为,多是在儿童受到惊吓时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比如像放鞭炮时,儿童听到鞭炮的声音,受到惊吓,选择跑到家长身边要求抱抱,而如果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跳起来。针对这种宣泄的行为通常会处于各种环境下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比如说空间狭小或者有障碍物,成人都会阻止这种行为。
        (三)说话
        儿童通过说话的行为进行宣泄,也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积极主动的,一个是反感被动的。儿童通常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是积极状态下进行的,比如说在玩游戏时会一直交流,而在反感被动的时候,儿童用这种行为表达不满和反感情绪。比如说像他们在玩玩具时有人打扰他,他会发出你走开这样的语言表达。
        (四)其他
        除了以上的宣泄行为之外,还有很多儿童会选用其他的宣泄行为,比如说用唱歌的方式进行宣泄表达自己的兴奋,或者用跳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愉快的心情,或者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开心等等情绪。
        三、积极心理学引导儿童宣泄行为
        (一)对儿童宣泄的积极作用
        通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儿童的宣泄行为,它有利于身心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不论是自己的宣泄行为还是被动的宣泄,这都是儿童放肆自己情绪的需要,由于社会经验较少,他们不懂得合理的释放自己的情绪,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为了让儿童更好的获得发展,我们要正确看待儿童的宣泄行为,采用合理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正确性促进儿童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与人之间的交往,促进健康发展。
        (二)宣泄积极转化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引导儿童进行宣泄的转化。比如说当儿童进行哭闹时,家长可以先将其说明,这是不可行的,不能妥协进行冷静处理之后,儿童会发现哭闹方式的不正确性,这样让儿童逐渐减少哭闹的频次。还有,当开心的宣泄时,就可以鼓励儿童获得积极的体验,释放自己的天性,促进儿童的成长。另外,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让孩子们在生活中面对各种挫折和挑战。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寻找解决的办法,也让孩子在这些事情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结:综上所述,,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宣泄行为,都是儿童的天性使然。在教育中,必须培育儿童可以积极的、合理的宣泄作为目标。积极的心理学认为发展是个体主动建立的过程。因此当面对儿童的宣泄时,从学前教育出发,逐渐塑造儿童的积极人格,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秀红.学前教育中积极心理学对儿童宣泄的引导作用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17):25.
        [2]龚茜,李奕慧.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研究[J].今日科苑,2013(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