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城厢中心初级中学 265200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将其与翻转课堂模式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课程优化,贴近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创设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课堂。教师应当深入探究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当前应用现状设计出更有效的操作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信息技术;初中教学
引言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存在实践性特点,需要综合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学习能力,使其逐步形成信息意识,优化学生的计算思维,且要保证学生可以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公德准则,才能保证学生终身受益。不管是哪一类教育目标,都需要保证学生自主参与信息技术学科探究活动,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则要尝试自主打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科学整合课内外指导活动,逐步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让学生切实实现有效学习。
1翻转课堂的优势
1.1课程视频短小精悍
适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往往以时间短为主要特点,大多只有几分钟,十分适合学生在课余休憩时间观看。在短暂的时间内,视频课需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其内容通常并不复杂,以最简单的语言将一个现象或知识点清晰分析,既节约时间,又能传递优质高效内容。
此类简短视频所带来的优势是显著的。首先,视频之间存在联系,且每一支内容均重点突出,在查找与观看方面存在较大优势。第二,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是有限的,短小精悍的视频能够在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段内完成信息输出,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第三,视频发布于网络平台,学生可自行根据时间安排、兴趣点以及学习需求,对视频进行快进、暂停以及回放等操作,从而提高微课的使用效率,彻底实现移动课堂、翻转课堂。
1.2学习流程重新建构
一般而言,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即“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其中,“信息传递”指由教师向学生进行信息输入,引导学生接受新内容,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行为;而“吸收内化”则指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该过程仅有学生一方那个参与,缺乏互动性。翻转课堂能够转换这两个步骤之间的关系,重新对学习流程进行建构,有利于给自学自修的学生提供辅助,并引导学生正确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首先进行“吸收内化”,即借助视频课程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并对难以理解消化的内容进行标注,教师则在收集了解学生难题的基础上设计课堂环节,予以有效解答,完成“信息传递”步骤,极大提升了课堂的针对性。
2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构建策略
2.1共享多媒体课件
在推动数字化教学改革进程的实践活动中,制作多媒体课件、创新板书形式便是最常见的切入点,也是学科教师所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活动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可围绕单元知识去制作多媒体课件,由此展现课堂探究活动的整体程序、主要内容,由此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学科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操作要点。如此,则可切实优化初中生的自主预习效果,无形中则可实现师生互动,更易于发散学生的学科思维意识,为课堂探究做准备。
就如在“WindowsXP基本操作”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针对操作系统的概念、类型与功能等基础知识,以及鼠标、菜单的基本操作方法,WindowsXP软件的多媒体功能介绍与操作技术等关键内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使用流程图、文字解释展现了WindowsXP系统的基本技能操作流程,以便让学生顺利掌握鼠标、窗口菜单的操作方法,还插入了一些图片去展现最终的操作结果。对此,笔者就在课前通过线上通信通道与学生共享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利用这一导学工具去分析、梳理、整合教材内容,在课前有效完成了新知传递任务。在此基础上,初中生则可积累有效的课前预习经验,也能集中精力去分析WindowsXP的特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等知识,使其合理分配个人时间精力,由此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保证学生及时积累有效学习经验。
2.2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展开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时,应用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能够使学生在课外进行知识的吸收与学习后,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答疑解惑,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场所。如此一来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调整,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令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层的理解。而且通过互联网环境进行展开,翻转课堂自身的作用也同样可以得到深化,并让信息技术可以根据课堂展开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结合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完成对导学案以及教学视频的制作,并在进入课堂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具体内容,自主的进行教学视频的观看、学习与练习,而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自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教师进行反馈。教师在接收到学生做出来的反馈后,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进行课堂进度的调整,从而完成对辅导计划的制定。
以某学校的教师为例,其在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展开初中信息技术多元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自身在课前阶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合作解决。之后,教师在对小组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并进行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完成课内作业练习的布置。而作业的安排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小组合作或是自主完成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并且完成对学习过程中知识点以及疑难问题的梳理、归纳与总结。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优化师生互动模式,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探究去建构知识意义,由此改善学科教学质量。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综合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且要客观分析在本学科教学中落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天优势与教学价值,主动打造翻转课堂教学平台,让学生真正实现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满.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探究[J].神州,2020(23):244.
[2]汪政.翻转课堂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2020(33):171.
[3]乔文明.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