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马洪娥
[导读]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学生学习当中的拦路虎

        马洪娥
        (云南省腾冲市滇滩镇水城完小,云南 腾冲 679104)

        摘要:小学数学中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学生学习当中的拦路虎,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只有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良好的计算习惯,引导学生讲清算理,概括法则,加强口算、心算、笔算、估算的训练,才能确实增强计算基本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能力 ; 兴趣 ; 计算习惯 ; 算理 ; 法则;  估算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学生学习当中的拦路虎,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学生在做计算题时 ,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做计算题错题多,准确率低。学生的计算错误仅仅是因为粗心大意吗?他们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的计算教学应如何加强对策,计算教学应该如何扎实而不失灵活,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计算教学: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向导,是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作为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地组织教学,挖掘教材中内在的兴趣因素,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知识化为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故事。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计算题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情景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不仅获得练习计算的机会,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更培养了他们对计算的好奇心与热爱。
        例如:在学生学会了多位数的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个位是5的两个数相乘的简便方法,如:15×15,先把个位的两个5相乘得25,再用十位上的1乘比它多1的数,写在百位上,所以得225。学生在惊讶中急不可待地计算,希望寻找答案,效果远远胜于让他们算二三十道乘法计算题。
        2.选用游戏,培养兴趣。
        通过游戏使学生理解到社会离不开计算知识,在学用结合上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游戏“找朋友”,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找朋友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找呀找呀找朋友,我的小2去找谁?学生边拍手边回答:找呀找呀找朋友,你的小2找小8。这样一来会使相对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讲清算理,概括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
        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就很重要。在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百分数互化时,就要用到它。分数单位的概念,在讲解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时也离不开它。这两部分知识,学生如能掌握得很熟练,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才能顺利进行。
        怎样才能讲清算理呢?一定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原则。
        
        通过计算这个题,你能初步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时,学生的叙述可能是不完整的)。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确实增强计算基本功
        口算、心算、笔算是小学生计算基本功训练的必然途经,通过加强口算、心算、笔算的训练,做到口随心动、手为心动,随口而出,准确无误。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一页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每节数学课利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要每天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训练,让每天口算、听算训练成为学生的习惯。这样常抓不懈,才会使我们的训练达到理想的效果。
        (2)变换训练方式。如:听题口算、看题口算、抢答、自算、互算、口算竞赛、抢答赛、“开火车”计算等。
        (3)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口算。只要天天坚持训练,这些方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还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