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丽
莘县古云镇中心初 级中学
摘要:朗读是出声地读,利用语音、语调、重音的变化帮助我们更深地体会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它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度等。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它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利器。
关键词;朗读教学 现状 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众说周知,语文基本能力包含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读的能又包含朗读和默读。朗读是出声地读,利用语音、语调、重音的变化帮助我们更深地体会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这样为朗读下定义: 朗读,是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又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
那么,现今语文课堂上,朗读教学现状如何呢?
一、朗读教学现状
由于试卷中设计了大量的默读试题,默读分数和写作分数占比相当大,所以,我们的很多教师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动笔的默读训练,而不重视朗读训练,只钟情于对课文进行细琐分散,支离破碎的分析,舍不得把宝贵的时间花在似乎不能出分数、不能直接见效的朗读上。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分析得太细,忽略了朗读,课堂上朗读的频率很低,即使有朗读环节,教师也只是简单评价,没有点拨,没有指导,自然没有提升,很多同学朗读不流利,没有情感。老师展示的教学目标 “能有感情的流利的朗读课文”只是摆设。
这样导致大量的学生不能准确朗读,不会欣赏朗读中的美,也体验不到读的乐趣。语文课上,老师说话常常眉飞色舞,学生们却面无表情。他们对语文课逐渐失去了兴趣,语文能力自然不尽人意:许多学生朗读节奏不准,停顿有误,语调不畅,更别说有感情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对这种不重视朗读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批评:“中学课堂往往不重视朗读教学,只是随便地读,,学生们也不注意发音和语调,更不用说表达逻辑关系和情感表达了,这是不能容忍的。”。
二、 朗读教学的功能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地一种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地作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朗读,犹如鱼虾离不开江河,花木离不开泥土。那么大声朗读都有什么好处呢?
1.朗读能加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我们有些语文课从头到尾都是一言堂,学生学习处于极其被动的状态。如此沉闷的课堂气氛,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更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
而朗读教学就能使这谭死水泛起涟漪。因为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由一系列音节组成,由于四个声调的变化,形成声音的起伏、抑扬顿挫等,产生情感的节奏,进而形成音乐美的效果。他们在诵读中深受影响,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这让学生们总是充满兴趣和享受,自然他们就会喜欢上语文课。
2.朗读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朗读不仅是语言能力的训练,更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朗读需要连续读文章,不能减字、不能加字、不能读倒、不能读错。
这就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的广度和分布能力。
朗读的停顿、升降、速度等需要根据语境的意义关系做出与原文意义一致的表达反应,这就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度等。朗读要感人,就要深入意境,再现艺术,这就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确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班上读得流利、有节奏、声情并茂的学生大多智力突出。
3.朗读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的本质在于感受作品声音的节奏,将文本融入情感,从文本世界进入作者的世界,与作者达到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朗读的重要性:“当我们背诵时,我们从感知中得到的不仅是一种理性的理解,而且是一种体验。在不知不觉中,内容和理解变成了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有价值的一种境界。他们就像是在为作者说这句话。朗读就像一个优秀的导游,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每一个美丽的地方。
三. 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呢?
首先,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不要盲目朗读。
在朗读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对于审美阅读,不仅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语调,而且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语言的气势,掌握阅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就可以进入语境,体验语言美和情感美。分角色朗读务必要求学生读出角色的个性特征。如果是个别学生朗读,应该给其他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边听边思考,对朗读学生提出建议。如果是全体朗读,要求学生读得整齐、有气势。
其次,朗读方式要灵活、多样。
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全班朗读、单独朗读、接力朗读、结对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还可以进行赛读、随录音跟读、表演读等等。
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戏剧文学,则分角色朗读。丰富多彩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活泼有序的语言活动中获得语言感受的快感。
第三、充分发挥范读的导航作用。
范读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适时地、有效地精彩范读,在语文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范读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还要经常让学生聆听声情并茂的朗读录音,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并体会朗读对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
第四、利用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乐读。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最好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学生尤其喜欢老师的赞美和鼓励,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足以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要过早对学生提出很高的朗读要求,而要通过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诱导、评价,让他们明白这样读是对的,再努力一点就更好了。当学生读完后,要及时表扬,激励他们进步。
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重视朗读教学,精心备好朗读教案,认真组织朗读教学环节,科学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深入理解文本,体味思想情感,提高语文能力。让朗读教学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效果的利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方 芳.朗读教学的策略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王淑霞.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2
[3] 过传忠《朗读和语文教学》
[4]张颂《朗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