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路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刘亚
[导读]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教育教学中一种非常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

        刘亚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风车坪建元学校   411201
        摘要: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教育教学中一种非常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它是以问题为基础,引入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的丰富资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情境,并以此提出相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更好实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解决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中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引言
        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影响,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往往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知识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为此,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确保在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教学效率。
1小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以下列举主要几点:第一,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较为简单化与单一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仅限于板书或口述的方式开展教学,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枯燥,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水平。第二,部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脱离现实。例如关于除法问题,已知A、B两地相距100公里,小明骑自行车需要耗费两个小时,则每小时需要骑多少公里?根据题目可知,每小时需要骑行50公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职业运动员也难以达到要求,以至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难以产生代入感。第三,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旦偏离主题,将会降低教学效果。目前,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在教学中,虽然丰富了教学资源,但是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影响培养数学思维。同时,创造问题情境脱离了实际情况,过于注重物质教育,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
2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路径思考
        2.1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不仅非常喜欢具有趣味性的游戏,还喜欢精彩的故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融合故事与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还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如在教学“认识时钟”时,教师可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圆形城堡中住着三位漂亮的公主,大公主叫时针,二公主叫分针,三公主叫秒针,她们从出生起就一直守护着整个城堡的秩序及宝藏。最辛苦的是三公主,她必须一刻不停巡查对城堡中的12个房间,二公主是60秒巡查一次,大公主则是60分钟巡查一次。”讲到这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二公主的巡查时间需要用秒表示?为什么大公主的小时需要用分钟表示?如果换回她们自己的名字,应该要怎么表示呢?”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到正确答案。

这种故事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2游戏情景创设
        1.学生的游戏状态
        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加强对学生游戏状态的观察,这对于学生个性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这次的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如何?在群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地学习到了知识?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都为教师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在了解到了相关的内容之后,教师能够提供更具教育意义、更具趣味性的游戏材料。同时,不同年龄段、不同班级的学生可能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方面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从而选择更具吸引力的游戏让学生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中,避免机械式游戏现象的发生。
        2.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
        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对教师后期游戏的选择和判断产生影响很大。这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的。其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进行游戏的互动和训练过程中,其状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并且在不同的游戏中,学生的表现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否喜欢这次游戏,此次的活动是否激发了其探求新知的欲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观察,教师可以更好地明确相关的教学目标,从而在后期的游戏活动中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观察力和工作的能力。
        2.3开展实践教学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增加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扩展创新思维与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讲解关于《圆的认识》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画不同的圆形,初步了解本堂课的内容,培养探究精神,之后思考如何画出完美的圆形,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示范,将绳子作为画圆的工具,学生就会发现,在画圆时若是没有拉紧绳子,就会出现椭圆等不规则圆形,而若是将绳子拉直,则会画出规整的圆形,以此产生疑问,之后可以向教师提问为何拉直绳子就会画出圆形,表达出自身的观点。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就会明白绳子与圆规的原理相似,圆内的半径相等,绳子的长度保持不变就会画出端正的圆形。在交流与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掌握画圆的方法,更好地理解圆的概念与原理,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更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引入丰富的图文与音视频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根据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共同探究,进而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吴思怡.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
[2]谢新星.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小学生(下旬刊),2020(11).
[3]邵会.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