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韩彬彬
[导读] 将教育与生活进行紧密联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韩彬彬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256600
        摘要:将教育与生活进行紧密联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初中阶段的所有学科中都很适用。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主要强调将课程与生活化相结合,法治来源于社会生活,而道德来源于自身素质和社会化需求,都在强调生活与教学之间的紧密关系,只有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注重情感体验,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从而促进法治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究实践
引言
        初中阶段的知识教育、引导过程中,道德与法治基本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学生的成长、进步等都存在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安全按照灌输式来完成,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同学们的反馈也比较少。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更加有利于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呈现,同时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的思路上具备更高的新意。
        1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问题
        1.1学生学习热情较低
        初中阶段的课程教育和锻炼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在所谓的主科上有一个深入的掌握,同时在道德与法治方面也需要积极的学习,该课程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言行举止改善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是从教学的结果来看,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比较低,没有与教师开展较多的互动。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导过程中,完全是按照书本的内容开展机械性的教学,没有掌握好学生的喜好和自身的情感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当中,身体发育和情感发育都比较明显,此时如果缺少科学的引导,往往会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过程中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例如: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校园欺凌案件的出现,都与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存在密切的关系,很多教师都在强调不能轻易的动手,但是没有教育学生挨揍、挨骂以后该如何反击,这种懦弱的教育模式直接导致学生的内心在不平衡感方面不断加重,激发了内心的反抗心态,一旦出现暴走的状态,必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是教师还在推卸自己的教育责任,引起了社会上的担忧。
        1.2教学过程过于形式化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老师认为只要将一些生活化的案例引入到教学中,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就可以使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但由于选取的案例不够贴切,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所以导致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过于片面性,大多以形式主义为主,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很难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很难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很难进行生活实际拓展,对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也无法用理论性知识解答,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降低。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2.1转变教育观念,渗透生活化教学理念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内容较大,且内容复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效性的重视。不能将课程教学的讲解只停留在书本表面,还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并将生活化渗透到教学当中。这时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在课程讲解之前对教案进行精心设计。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做更好的自己》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对自己做出评价。并在讨论中交流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寻找自己的先进案例,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在分享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更加充满自信,增加对自己的自我认识能力。同时,在谈到学生缺点以及不足时,教师要对其进行尊重以及鼓励。让学生正确对待自身优点以及缺点,从中可以良好的调节二者间的关系,从而做更好的自己。
        2.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措施之一。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有些浮躁,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很难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教师如果只对学生进行书面讲解,学生不太容易理解,从而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道德与法治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清晰易懂,同时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小红和小王扮演路上的行人,小红将自己刚吃过的香蕉皮扔在地上,小王捡起香蕉皮并扔进垃圾桶里,同时劝解小红不要随地扔垃圾。或者在教育学生之间如何友好交往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演示,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小组中的一名成员不小心摔倒,针对这样的状况,其他成员会出现怎样的反应,如何帮助摔倒的成员。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处理方式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通过这样的情境式教学,学生会更加直观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也能更加顺利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因此,生活化教学方式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2.3将真实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
        一切教学都来自生活实际,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来说,将其与生活相融合,可以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深刻含义。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真实案例导入教学素材中,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将自己带入到情境之中,在课堂学习当中做到身临其境。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一单元第二课《合理利用网络时》时,老师可以分析现今互联网时代的利弊,在讲解过程中,要进行真实案例的列举。让学生在良莠不齐的信息时代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网络世界中的各类信息。例如将网信贷或校园贷的真实危害以及严重性告诉给学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在利用互联网过程中要遵循相关法律,进行合理科学的利用。通过这样的真实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法治的力量。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国在初中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视,对于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执行力度不断提升,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在道德观念、法治观念上不断的健全,需要从正确的角度来引导学生、锻炼学生,不能总是采用温室保护的方法来教育,这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和自身的综合成长,都会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思路、手段,应以学生为基准,以社会时事热点为辅助完成,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而且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否则难以对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连常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3):80-81.
[2]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134-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