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整合课堂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赵加幸
[导读] 打破传统,改变常规的教学模式

        赵加幸
        (云南省腾冲市滇滩镇水城完小,云南 腾冲 679104)

        摘要:打破传统,改变常规的教学模式,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大课堂教学的开发和开放力度,让学生由被动牵引和接受变为主动作为,成为课堂上的主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事半功倍。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课堂语言“生动美妙”起来;让课本中的插图“生机勃勃”;树立良好的仪表形象,为人师表,端庄大方。各方面整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听得愉快,学得舒心,就能收到富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积极主动  ;课堂语言 ;课堂 ;插图 ;仪表形象
        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只有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整合课堂,才能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改变常规的教学模式,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大课堂教学的开发和开放力度,让学生由被动牵引和接受变为主动作为,成为课堂上的主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一名地处边疆的乡村教师,因地域环境、信息资源和教育教学条件等所限,应当怎样通过自身的努力,发挥综合潜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浓厚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使他们在最佳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轻松愉悦地开展学习活动,创造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下面谈谈我自己从教多年积累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这是叶圣陶先生倡导的教学原则,他强调了课堂教学的“动”。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统一体,自然属于动态的。首先,课堂导语要充满灵动性。俗语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生动、妙趣横生的导语能起到先声夺人、画龙点睛、统领全局的作用,针对课堂教学的需要,可以抓住学生喜欢新事物新创意、爱听故事、思维活跃、爱动脑筋、猜谜语、看电视、玩游戏等特征,将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话题,作为导语的丰富素材。有时还可以故弄玄虚,用提问的方式,用“独辟蹊径”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牵动”起来,对课堂激情满满,充满期待和向往。或者讲故事开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延续故事的结局……利用这些方法,让学生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以启迪,思维空间得以拓展,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提高,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实践最终证明,这些催化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成果“火起来”的方式方法确实行之有效,立竿见影。
        其次,情感是催动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强劲动力。也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在课堂上,师生建立起平等友谊、团结协作的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彼此信任,真诚交融,坦诚沟通,教、学愉悦,才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让学生的脑、眼、口、手最大限度的“动”起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老师对学生的关心要倾注真心和温暖,严慈相间,竭尽所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面对学生叛逆或违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说服教育。

课内课外,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师有情,方可赢得学生的爱,进而发展到“爱师及课”。所以学生乐于听从你的指挥,心甘情愿配合你的教学,学习的激情被点燃,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
        二、使课堂语言“生动美妙”起来,趣味横生
        语言是传授知识和进行感情交流的媒介,教学语言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举足轻重。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因此,教师必须严把语言质量关,精心设计闪耀着智慧火花、浸透着深深情感和无穷趣味的教学语言精品,会让一节节生动美妙的课闪亮登场,获得艺术的美感,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收获无情无尽的乐趣。教师在课堂上妙语连珠,形象生动的借助语言艺术手段,拟声词象声词、形象设喻,惟妙惟肖的辅助表演、模仿等,丰富课堂内涵,活跃课堂气氛,收放自如的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开启思维,潜移默化中升华所学,获得全新感悟和突破。正如法国著名演讲家雷曼麦说的:“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
        三、让课本中的插图“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目前部编版的教材,插图丰富多彩。教师授课时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的入眼优势,帮助学生用感官和心灵触摸并感知教材,深入理解教材,从而喜欢教材,喜欢课堂。教师在讲解插图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观察人物神态、动作、情绪和事物的风貌神韵、格局、艺术特点等。通过观察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立体真实,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中,帮助他们更清楚明晰的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其次,增强讲解的形象生动性。鲁迅先生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章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有时单凭文字或语言很难表达透彻,如果指导学生认真看图,就能形象鲜明地讲清目的意义之所在。
        四、树立良好的仪表形象,为人师表,端庄大方
        教书育人不仅要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来塑造孩子,使之获知明理,茁壮成长,教师得体的着装和优雅的谈吐同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过于呆板、沉闷或者奇形怪状的打扮和着装会让学生感到不舒服,“不想听课”“只想睡觉”“毫无生气”,所以,素雅得体地形象能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端庄高雅的正气形象,所衍生的正能量能使教学过程锦上添花。有时,也可根据教学情况做一些合理的着装变通,增强意境表现力和感染力,如上古诗词时,可以穿汉服、唐装,手拿“古书”,模仿古人的样子和语气神态,带领学生一起声情并茂地诵读文章,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临其境,自然记忆犹新。上神话或者童话的内容时,教师可根据角色的需要穿不同的服装上课。教师的衣服颜色可以鲜亮一些,款式端庄典雅,遵循不透、不漏、不短、不奇异的原则。教师健康向上、端庄大方的形象,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增强教学兴趣的方法很多,不可能一一列举。教者各有其法,不一而同,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生涯中的一小点个人体会。整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听得愉快,学得舒心,就能收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