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婷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东街小学 陕西 渭南 715500
摘要: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以灌输式为主,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致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努力营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本文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进行相关研究,提出几点做法。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应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存在。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是实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关键途径,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出来。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并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为根本目标,只有学生自发、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有效提问。
首先,小学语文课堂设问必须立足教材实际,在明确教学目标、强化设问的目的性、厘清教学的重难点的基础上,激起学生的思考。其次,创设的问题能体现思考价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加快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1】。再次,良好的提问方式能在强化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实际的考量,发挥引导学生思考的功效。良好的提问方式能有效为学生思考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视野,而非埋头找结果。如果提问方式紧紧着眼于单一固化的答案内容,那提问也就失去了基本的连带效果,被赋予的实际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因此,课堂提问,质量先行,求质而不重量,提问的时机要恰当,提问的方式要得当,既能诱发学生兴趣,还能活跃思维,开启心智。最后,所创设问题要符合各类学生的口味,课堂问题创设要避免随意性,教师对问题的“谋划”应做到精细,数量适中,质量上乘。设置的问题不宜过多,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注意力过多分散。如果过少,也会走向另一种极端,容易重新陷入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掣肘中,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三,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要实现教学的生活化。语文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与生活脱离太远。这种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致使许多学生感觉学习语文成了一种负担。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路子,应该是一种不错的教学原则。因为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联系实际生活,就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在生活中学语文,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更容易受到某种启迪。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加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四,建立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创设的方式让小组进行交流,通过对一篇文章进行分析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小组会根据问题内容发表出各自的观点,利于每个小组学生的问题思考,通过小组学生思考观点的综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小组学生提出各自的问题解决观点之后,就能把小组学生的观点进行统一化,最终就会得到最优化的问题解决方案。且小组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有着自由性和开放性特点,学生在这种放松和自由的学习氛围下,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出自我的思维创新能力【2】,还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完善评价体系。
所谓的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客观、直接的检验和评估。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应将眼光局限于单纯的教学活动之上,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延伸,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进行有效教学评价时,要将课后练习、课堂提问以及课前预习等指标纳入其中。同时,教学评价除了要求教师检验和考查学生的教学成果以外,还应要求学生反馈和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学相长,既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也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极大提升和进步。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后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习惯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使得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学习优势,最后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凤娜。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J]. 文理
导航,2017, 0(36).
[2]丁国娟,试析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J].文理导航,2017, 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