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一中学 719000
摘要: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有些呆板且枯燥,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不高,这是没有掌握好阅读学习方法,这直接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反思自身教学方法选用的不合理之处,主动转变自身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得长远的发展。基于此,以下对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用背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引言
“语用”即“语言文字的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通过语用能力的提升和发展,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帮助学生培养语文素养。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通常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方面,并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导致学生在运用语言时产生语言障碍、应用不恰当等情况,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完善教学的内容,并在进一步的思考中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但是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发现,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经验和探究兴趣的影响,并没有自主阅读的习惯,且部分家长在阅读引导方面的内容也比较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得到提高。加上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很少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环境,也没有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低。想要改变教学的不良现状,在小学语文阅读引导中,教师需要提高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正视阅读教学的不良状态,并主动探索有助于提升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从目前的观察来看,我国很多小学在语文教学方面没有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对于任何大目标的实现,需要实现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最后才能实现总的目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这样的,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没有具体目标,忽视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性,这就导致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没有侧重点,所有的都是一样的,学生自然而然也不能辨别哪个是重要的内容,哪个是需要了解的内容,严重影响阅读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有些老师制定的阅读教学目标和本节课教学的实际内容并不是太符合,不能够形成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学生的阅读范围较窄
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欠缺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尤其在小学阅读教学的初期,学生欠缺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家长在开展教学引导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的阅读意识并不强烈,这对于学生阅读内容的吸收比较不利。加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模式开展阅读引导,忽视了阅读情感的融入,学生在教师的不当引导中可能会出现多样化的问题,继而限制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加上学生在课下很难自主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阅读探究,这样难免会限制学生的阅读范围,学生阅读的效率也会在学生的被动探索中受到阻碍,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一)儿歌应关注语言的韵律
儿歌具有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活泼的特点,学生易学好记,是小学低学年段语文课本中的常见体裁。对于儿歌教学,大多数教师采取朗读与背诵的教学策略,却忽略儿歌文体特征的教学。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场景歌》时,先带领学生朗读、背诵,然后呈现了这样两道习题。1.说一说,看谁说得多。一()鱼塘,一()稻田……2.选一张你喜欢的照片或图片,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什么。《场景歌》是一首教学数量词的识字儿歌,借助四幅不同的场景图,以歌谣的形式呈现,读来朗朗上口。根据单元提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数量词运用的精确与妥帖,体会押韵带来的朗朗上口的音乐美,即韵脚在某个位置上所产生的“合辙押韵”之感。该执教者的教学设计中虽然既有背诵要求,又有聚焦数量词习得与口语表达的训练,却谈不上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儿歌教学有其自身的要求,不能停留在读一读、背一背的简单要求上,还应该让学生看到儿歌自身的语用方法。对此,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老师对文中的一段话进行了修改(见表3),请你们读一读,说一说修改前后有什么不同。通过思考,学生会发现,同样的内容组合在一起时,还应该考虑到语言的韵律。《场景歌》虽然只是识字课,但同时也是可以吟唱的、具有音乐美的歌谣,改变句与句之间的顺序后便失去了韵脚,读起来十分拗口,变得不适合吟唱了。
(二)情境中训练语用
伴随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语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阅读的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素材,比如:图片、视频、背景音乐等,为学生构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利用这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更主动地进行表达,有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在《花钟》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出不同时间不同花的开放,利用美丽的花朵吸引学生的关注,使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动画片等,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后,教师可引领学生为其配音,让学生在这样富有趣味的学习模式中有效带入自己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实现语言能力的强化。
(三)深挖教材,找准语用起点
语文教材是语用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深入教材之中,对教材中的语用内容进行深度发掘,找准语用教学起点。语用教学包括的内容较多,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语用内容进行整合。比如,识字、释词、辨析句式、修辞、描写、文体、作者等都属于语用教学的范畴。教师要做好综合处理,为学生设计系统性学习方案,激发学生的语用认知思维。语用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而是将语用知识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科综合能力。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整合分析,顺利找到语用起点。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以设计语用属性比较鲜明的阅读任务:梳理出文中的7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生字的意思;作者用朴实、平和、率真的语言展开回忆,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品味其细腻的情感;课文中有使用反复修辞手法的语句,找出来并细细品析。此外,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还要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行跟进指导,比如,在识字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字谜、字理拆分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语言鉴赏时,学生找出典型语句,教师给出鉴赏角度提示,确保鉴赏活动顺利推进;在讲解反复修辞手法时,教师应从其表达作用的角度进行提示,使学生在反复推敲中形成语用认知。
结束语
微观层面,对语境的关注无疑是学生进行语用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从纷繁的文本信息中准确把握文本语境、文体语境与文化语境,实施与之相应的语用训练。只有这样,语用才会走对方向,训练才会有语文味。
参考文献
[1]吴丹.试论“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18):142.
[2]刘艳丽.“语用”理念下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理论),2020(04):152.
[3]吕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6):21.
[4]杨玉慧.语用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2019(05):51.
[5]虞秀娟.“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