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黄宏军
[导读]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模块,

        黄宏军
        江苏省泰兴市鼓楼小学教育集团鼓楼校区? 225400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模块,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汉语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语文作为一门语言,为人们提供了沟通的工具和桥梁,一些国家已经将语文作为第二语种展开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时期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是整个语文学习的基础。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而写作学生将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途径,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能够促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获取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最终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相较过去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语文课堂中也越来越注意对小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法的优势渐渐显露出来。所谓读写结合教学法,就是将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育手段,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成绩的提高。一、读写结合模式落实的作用
        (一)读写结合有助于深度理解阅读内容
        阅读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立足于阅读教学落实读写结合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认知教学内容,当学生发表着具有深度且个性化的见解时,谈出自己的个性想法时,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就实现了学生自身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和情感共鸣,老师也看到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如,在《草原》这篇文章的学习中,老师让学生在读文章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个感受可以是一两句也可以是三四句,只要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即可。书写自身感受的过程是学生与阅读文本情感沟通的过程,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过程,更有助于学生在表达自己情感时理解阅读文本的内涵,体会作者对于草原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读写结合是学习写作方法的重要手段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经典文章,无论是在题材选取、遣词造句还是思想教育方面都是匠心独运的,是学生阅读的典范,也是学生写作的模范。立足于日常教学,有效地实施读写结合模式,有助于学生从阅读中吸收更多的写作方法,学会仿写,模仿他人之作,从而更好地超越自身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完《威尼斯小艇》之后,让学生从第四自然段中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让学生练习总分的段落结构。通过有例可仿,有据可依,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手法。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模式落实策略
        (一)感悟文章重点,引导学生批注
        将读写结合没是落实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批注是其最基本的形式,要求学生对课内文章或是课外文章的字词,进行有效的批注文字可以很少,但是强调学生对于字句词的理解和自身的感悟感受,这是一种简单的写作,也是学生真实情感的表达,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在表达自己真实感受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实现以阅读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以写作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最后一段“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引导学生进行批注,这时学生通过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可能会被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保护她,精心保护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从自己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地球的哺育下快乐成长……”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写出自己的感受,实现了思想和体会的有效升华,不但深化了学生的课文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结合教材空白,提升想象能力
        想象远比知识更加重要,只有学生扩展个人思维,提升想象能力,才能够找寻源源不断的知识。因此,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立足于文章中的空白处进行挖掘,启迪学生,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还能够丰富文章内涵。例如:在《穷人》这篇文章的学习中,“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了……我不在家,你在家里做什么呢?”在这一句话中间有一个省略号,老师便可以立足于这一个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实现读写结合的有效训练,让他们将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完整。通过想象,学生将说的话补充完整,将语义表达得更加精确,有助于学生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主人翁的心理活动,更好地感悟文章内涵。
        (三)实现课外读写,发展语文能力
        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语文学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内的文章是有限的,只有让学生走入广阔的语文世界中,鼓励他们多读多写多积累,才能够以读写结合模式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因此,老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年龄段的课外读物,同时也可以立足于课本选文,选择与其内容、风格、结构相似的读物,一篇带动多篇,增强日常阅读教学的教育性、趣味性,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个摘抄本,将每次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经典段落进行摘抄,以涵养学生的语文语言积累。另外,要求学生写作读后感,读书笔记,制作读书卡等,实现有效的读写结合。通过学生的个人体验,实现个性化的写作,才能让学生学会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吐露自己的真实看法。另外,老师还要积极地展开读书交流活动,带领学生积极融入读书交流活动中,实现读书交流和写作记忆的切磋,在团体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利用好课外的读书渠道,让学生将读写作为一种学习习惯,为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性提升奠定基础。
        结语
        我国推行新课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相较过去也有了较大的变化。读写结合教学法是语文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帮助小学生突破写作瓶颈。老师应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提升学生阅历,布置适合于学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慧.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时代教育,2017(6):230.
        [2]包守林.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文信息,2019(5):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