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田俊欣1 张东灵2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田俊欣1 张东灵2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 102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还应着力落实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对如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四点教学建议:熟读成诵,培养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问题引导,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解析语言,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品读文化,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核心素养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愈发明显。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会感觉到吃力,对该内容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文言文教学课堂,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师应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熟读成诵,培养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与白话文相比,文言文更具韵律美,语言简洁精炼,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敏感度。因此,多数语文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都会采用诵读法【1】。诵读法,简单来说就是以熟读、朗诵为主,使学生通过熟读来理解文言文内容。
        例如,在学习“陈情表”一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主人公既感谢朝廷对其的知遇之恩,又想要留在亲人身边报答其养育之恩的复杂情绪。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诵读文章,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贴近李密的真实情绪。又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教师无需向学生解释、构建草原的样子,学生仅仅通过诵读就能够感受到,其语言描绘中无垠的草原。学生反复诵读文言文内容,会不自觉地将文章内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而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体系,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
        二、问题引导,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有效的问题引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教师在开展“问题引导”教学时,应把握好提问的频率与难易程度,不能“不停地问、过于简单地问、细碎地问”,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离骚”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文章,并要求学生勾画出文章中最能够触动自己的句子。

在学生初步掌握文章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屈原即便是死去,也不愿苟活于世,你认为这样值得吗?
        2.你心目中的屈原是怎样的?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都积极投入到了讨论中,他们各抒己见,向他人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建构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发展,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三、解析语言,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中所涉及的篇目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凝聚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心力。这些文章无论是在语言层面,还是在文学艺术层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有很大帮助【2】。
        例如,在学习“归去来兮辞”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从文章的语言着手,组织学生细细品味其语言的无限魅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解释说明喜欢某句话的原因。多数学生会比较喜欢“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这句话,因为在深秋时节,其他植物大多已经枯萎,而松树、菊花的生命力尤为顽强。同时,多数学生会认为,松与菊都是高尚品节的象征,也是诗人形象的完美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显然是建立在品味语言之上的,他们既从多方面对陶渊明进行了解读,还提升了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品读文化,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我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字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同时,语言文字其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表现,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文言文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大有裨益。
        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了解故事所发生的社会背景,并将之同《窦娥冤》一文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刘兰芝在被休后,会有两户人家上门求娶,而窦娥却以二嫁为耻。学生在查阅资料后就会明白:在汉代,女子再嫁并不是羞耻的事情,甚至是较为常见、普遍的,并且世人也并不会认为女子二嫁是违背纲常伦理的。而自宋朝以后,女子在社会中的地位一再被打压,认为女子必须要从一而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文言文使学生了解一些传统文化,让学生知道文章背后的故事,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高中生而言,文言文的学习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会有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应多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体验,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霁萍.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构建高中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J].科技资讯,2019,17(31):152-154.
        【2】郑光环.核心素养下打造高中文言文高效课堂[J].汉字文化,2017(09):41-42.
        
本论文为北京市昌平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提高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136 )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