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唐晓娟
[导读]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唐晓娟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镇新民小学  076150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养成影响很大。而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常思常想的一个问题,教师不仅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更需要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住能动性。而怎样做到这点,是当前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的难题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更加注重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来实施阅读教学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在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方面,教师的教学手段选择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可供教师选择的几种阅读教学策略,以期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不顺应时代发展结合最新教学理念和教育手段开展教学,不能在教学中有效的将阅读与写作结合,仍习惯照着书本进行一些阅读知识的讲解和教育,那么教学的效果必然是不尽如人意的[1]。而随着时代发展,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更多思考怎样让学生的阅读学习有质量的同时提升教学的效率,尽可能的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一、在课文教学中利用读写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读写结合来实现教学目的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的,读写结合,可以改变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中的机会。如在《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后,作者是采取回忆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回忆了自己父亲李大钊从被捕前到被捕遇害期间的记忆,教师则可以在开展教学后,先问问学生,大家知道李大钊到底是怎样的人嘛,一般学生不会有太多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通过音频视频配合文字介绍李大钊的生平,介绍下李大钊到底是怎样的人以及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付出了怎样的牺牲和奉献。之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和刚才介绍的知识,自己通过写作概括自己对李大钊的印象或者所思所想。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更多只是引领学生,没有直接就把课文重点,优美段落等等直接全盘托出,学生会更多会需要自己思考,阅读和写作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有效增强。
二、阅读与写作结合开展教学
        写作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而写作技巧并非全部来自于写作,大量的阅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得到提升。而小学语文课文,本身就是一本有着诸多优秀散文,故事以及短篇小说的合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开展阅读教学的同时,教授学生一些文章的写作技巧。

如《金色的鱼钩》这一篇课文,讲述了红军过草地时,小红军由于体力不支跟不上队伍被落下,老班长照顾几名小红军最终牺牲自己,小红军走出草地的故事,这篇文章的写作技巧非常多,感人至极,如作者将一个普通的搪瓷碗,由于老班长的原因,描绘成了似乎有千斤重,这类写作技巧非常自然而然的就用到了文中,而学生很多时候运用修辞手法,都是为了堆砌,不能这样自然,教师就可以利用此类文章,教授学生怎样自然而然的运用修辞手法,什么时候用不显得突兀,自然[2]。这样,学生在阅读中,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上的知识,自身的语文素养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提倡课外阅读
        不同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是一种通过闲暇时间的阅读激发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还避免了平时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文章都是固定的这一特性,学生不仅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同时教师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经典书籍。为此,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需求出发,推荐他们感兴趣的经典名著,例如高尔基的《童年》,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通过《童年》去了解高尔基的童年世界,知晓前苏联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状,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百年前历史,并且可以了解其他小孩子的生活。通过《汤姆·索亚历险记》了解汤姆·索亚的奇幻冒险。又或者如《鲁滨逊漂流记》这种较长的小说,作者用第一人称写了鲁滨逊的荒岛生活,文中有大量的生活知识,可以极大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比如鲁滨逊如何遇到野人“星期五”,如何驯服山羊产奶,如何种植粮食,如何在自己的房屋外种植密集的树木作为天然的围墙,等等,这些书上提到的生活知识,都是当今小学生生活中一般不会了解到的知识,学生将自己课外阅读到的这些知识进行摘抄,或者写阅读后的读后感,有利于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完成读后感后,教师之后根据学生写作情况选出几篇例文,挨个讲解学生例文中存在的问题和写得好可以继续保持的部分,并鼓励学生描写事物时加上心理分析等,给文章增色[3]。
四、阅读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活力
        阅读贴近生活学生才会有灵感,如学习《竹石》后,竹石给人的印象并不非常的明确,它可以是冰冷的冬天在山间的翠竹,也可以夏季山区的短暂的地形雨下的浓绿,因此对于此类留白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先带着学生探讨描述对竹石的印象和自己见到过的竹子的印象,说说生活中的竹子,以及为什么竹子能够在碎石中生存生长,在探讨这些生活实际问题后,还可以延伸,让学生根据了解以及课堂所学,写出竹石的精神象征以及所代表的的品质,这样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思索。之后还可以对这篇课文进行延伸,让学生继续思索,除了竹石,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植物被人们视为具有精神象征的,如梅花,兰花,莲花等等,都代表了什么意义,这样的讨论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在这样的讨论后布置一些同类型的阅读任务,学生的完成质量和效率都可以得到提升。
结语: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必须让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趣味化,在信息化时代,枯燥无味的阅读是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科技,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适当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写作教学,可以保障学生的阅读教学顺利开展,让学生能够喜欢上语文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1]白玉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家长,2021(09):68-69.
[2]黄清吉.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2021(09):81.
[3]孙玉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知识窗(教师版),2021(0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