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振新
宾阳县思陇镇中心学校马岭教学点 广西 宾阳 530402)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在小学教学教育过程中语文作为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智力、情感、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均衡发展,保证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阐述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现状,以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并探究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人文素养
引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阶段是每个人思想形成和品格建立的初级阶段,对日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新教改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角色互换,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1拓宽学习视野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同学们充分积累,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甚至背诵,来体验课本的魅力。例如,在《触摸春天》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一次又一次地朗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着文中主人翁的简单快乐,体会着作者的细腻情感。然后,朗读背诵《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诗经》等古代经典著作,以达到提升同学们人文素养的目的。最后,就是同学们的课外书阅读量要跟上,阅读是同学们积累、拓展知识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是课本上的知识终究是有限度的,同学们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才能以更加广阔的视角来领略汉语的魅力。这样的积累教学活动,不仅会增加同学们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积淀,还会培养同学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不经意之间帮助同学们积累了优秀词句,进一步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学识修养。
2语文教师要科学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应用好互联网技术,改变原先语文教师依赖语文教材的教学特点。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学习,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例如,在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学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语文教学课文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信息收集能力,实现小学生的语文科学精神与创造力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小学生普及一些相关的科学常识,让小学生在认识相关纳米技术的同时,还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拓展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小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得到培养。
3强化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新时代新要求,社会发展型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人文素养是做人的品质和态度,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正确地理解人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新教改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学优势。语文教材内容特别丰富,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包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以此创建语文高效课堂。
比如学生在学习《荔枝》一课时,教师可以反问学生对妈妈的了解有多少,还可以让学生帮妈妈做一件事,并把做事的过程写下来。这种让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课程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全面强化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善用情感因素,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善用情感因素,因为每一篇语文课本都有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学生切身地去感受作者的情感,才能够真正的理解文章并进行学习,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课本中富含人文内涵的文章进行情感教学,让学生在文章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情感,在学生用思想情感和精神与文章的作者进行触碰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善用情感教学启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抓住文章中的表面知识,也能感悟到文章的主要思想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富有情感的朗诵,让学生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朗读,让学生每个感官都能投入到朗读中,在大脑中呈现出课本中圆明园被毁灭的真实场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并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文化。
5开展拓展学习,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在一般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向课外学习的方向有所延伸。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做好必要的课堂教学基础上,积极开展课外知识拓展学习活动。通过开展拓展学习,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实现学以致用,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进一步延伸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在拓展学习后,能够了解课堂所学知识的深层内涵,更好地体会文章精髓所在,有利于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萧红的相关背景,然后在带领学生初步学习《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后,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课文的修辞手法、思想情感后,自主阅读《呼兰河传》中其他章节,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通过这样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能够进一步拓展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至课外阅读当中,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实现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6教师以身作则,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语文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目的,教师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崇高的人格品质是关键,情感丰富且互动性强的教学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中进行情感交流,在教师的影响下进行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的人文素养可以从教学语言中呈现出来,一个人的言语就是思想价值的具体体现。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有趣的语文技巧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在学生思维活跃的状态下讲解知识的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吸取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要严格遵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倡导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小学生培养成全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延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综合实践教学探讨[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四).2020.
[2]?陈静.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