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秋彦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腰新蒙古族中心幼儿园
班级是幼儿园较小的组织,他是幼儿学习、游戏的场所,它就一个小小的社会,承载着幼儿教学及教学以外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唧唧喳喳的孩子,要想把这些小家伙管理好,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面对这繁琐而紧张的教学活动,怎样做到卓有成效又要井然有序。下面就自己的积累,总结出来于同仁共勉。
一、创设温馨、宽松的家庭式氛围。
让幼儿有安全感、愉悦感,逐步培养幼儿有家的感受。当然,这些常规管理的形成离不开其他教师、保育员、家长几方面的共同配合努力,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宽松温馨的家庭氛围,才能使幼儿逐渐养成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尤其小班幼儿离开了父母的怀抱,突然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有的幼儿往往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也很难与老师沟通,于是每天当孩子入园时,积极主动地去接近他们,或抱起孩子问寒问暖,或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使孩子很快的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对老师的亲近上。
孩子适应了集体的生活,融入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逐步养成了一日活动常规,创设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式氛围,培养幼儿主人翁的意识,让幼儿知道自己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共同商量,共同创设,这样就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对改变环境有了成功感和责任感,更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
二、在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方面。
首先对班级中每个幼儿都有一个全面了解,包括幼儿的性格爱好,还有家庭的背景都要熟记于心,了解幼儿年龄和生理上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其次,有了常规管理方法,就要每天按着这个常规去做,良好的幼儿常规往往都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小处着眼,从日常生活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面蕴含着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往往隐含了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等,所以每天按照这些努力去做,会付出很大的精力,但当你看到一个个幼儿因你的付出而露出的欢笑,你的心里就会收获到满心慰藉。
还有,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抓,因为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弱,培养幼儿的常规意识,应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但往往这些小事如果认真做到每一个幼儿身上,有可能使幼儿终生受益,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幼儿的常规方方面面,像入园规则、盥洗事项、进餐安全、午睡知识等天天如此,但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就能培养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从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去做,注重培养的形式,不怕反复,不断改变形式,久而久之,使幼儿常规保持良好的培养,对于将来孩子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三、要管好一个班级,爱就应该作为前提。
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对幼儿在生活上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耐心引导,在情感上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呵护,每当我接一个新班,都要尽快熟悉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的同时,用真诚的爱心,恰当的运用表情动作语言去感染孩子。如对小班的孩子多用肢体语言,如摸一摸、抱一抱、拉拉手等来传达爱意,让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关心使孩子对老师产生安全感、亲切感,这种爱的传递就会形成一个爱的链条,连接与幼儿之间爱的桥梁,幼儿也就会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使我们的教育能顺利的开展,并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架起家园共建的桥梁。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的礼仪形象大使,是幼儿心中神圣的偶像,是家长最可信任的知心朋友,每一个家长都有和教师搞好关系的愿望,但我们作为教师的就更应注重自己的语言行为,因为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自身,更关系到幼儿园的声誉和形象,于是我在工作中认真做到与家长交朋友,真诚接待每位家长,笑迎家长、笑送家长,做到手勤、口勤。
早晨孩子入园时,拉着孩子的手,并问候孩子和家长,离园时,针对幼儿的一些问题,主动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共识,平时经常通过电话、微信等交流方式交流,我们都知道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只有架起与家长这个合作的桥梁,我们才能真正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共同提升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让更多的幼儿在幼儿园里接受更好的教育。
身正为范,德高为师,人们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同时它们也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为此我在幼教这条路上不断努力奋斗,在教书育人的路程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我无怨无悔,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孩子们的眼中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我们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喜欢倾听它们的语言,耐心公正的解决他们的矛盾,蹲下身去与他们交流,牵着手面对面教育。
是的,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身心疲惫,但看到孩子们欢快地跑出校门,家长们满意的目光,我倍感欣慰,我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感到欣慰,感到骄傲,这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