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莲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城东实验学校
摘要:趣味教学法与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语文阅读课堂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学生不仅更愿意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其阅读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趣味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引言: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全面推进,让教师对全面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有了全新的认识。语文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更与其它学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运用趣味教学法,不断提升阅读教学水平,这是当前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处理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有待创新
从整体上来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依旧停留在较为传统且保守的层面,这对于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教师仍然采取“教师为核心、学生为听讲者”的教学观念,缺少“以人为本”理念实践应用,学生在课堂中的教学核心地位并未得到明显突出,学生的整体地位相较于教师而言过于被动。很多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生的存在感不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缺少积极有效的互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时间偏少,这样不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差,很多学生不爱进行语文阅读,而且阅读能力也相对不足,造成语文学科整体成绩和素养不过关。
(二)教学方法有待丰富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相对偏少,尤其是缺少趣味性教学法。教学方法不足,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关键性影响,很多学生在枯燥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存在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积极性偏低、阅读学习效果不够理想、阅读习惯不正确等问题。虽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逐渐将其它教学方法融入到阅读教学活动中,但整体应用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未真正激发起来,仍然有一部分小学生对阅读学习“不感冒”。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很容易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长期处于偏差的境地,而且阅读思维和阅读习惯也未得到开发,这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综合能力培养是极为不利的[1]。
二、趣味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根据阅读内容,创建趣味阅读情境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存在教学难度大,教师不容易把控学生等情况,尤其是在一些低段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能够有比较高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成为教师重点研究内容。趣味教学法的全面应用,让语文阅读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尤其对于低段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是极为有利的,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此,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通过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剖析,创建具有比较明显趣味性元素的阅读氛围,这样能够让学生走进阅读情境中,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准确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在情境中“体会文章,与作者进行交谈”,从而在深层次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切情感。
例如,在开展《海底世界》一课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海参、乌贼、章鱼、贝类、深海鱼、海藻等海底生物”,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情景道具。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学生的情绪带入到创建好的阅读情境中,这样能够比较好的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对幼儿阅读积极性的调动,从而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趣味环境下,能够通过阅读学习到感受到大海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大海的探知欲望,以及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合理设计活动,提高阅读课堂趣味性
将阅读教学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性,是让阅读课堂“动起来”的重要措施。新时期的小学阅读教学要打破过去保守、平静的阅读模式,必须要使阅读课堂变得更有活力,这是提升小学生阅读积极性的重要措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安排,设计一些有意义的趣味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趣味活动中,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参与兴趣,使学生更愿意主动跟随教师的教学进程,进而实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2]。
例如,在教师进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创建“阅读接力”游戏,在每个学生阅读完一句后,下一个学生接着阅读,依次进行,看看哪个学生阅读准确率最高、阅读最通畅。如果在其中哪个学生出现了阅读错误、阅读卡顿等问题,教师就需要让这个学生朗诵一首故事作为惩罚。通过这种小的趣味游戏,能够增强学生阅读积极性和阅读表现力,还可以锻炼学生阅读专注力和语感,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在这种阅读游戏环境下,可以不断自主探索更合理、更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实现对自身阅读能力的开发和强化。
(三)推进课堂互动,营造趣味小组阅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自主分析的时间,这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措施。教师可以将课堂互动交流与趣味阅读教学进行融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实现对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这也是趣味教学法的重要应用目标之一。为此,教师需要事先做好阅读教材的选取、互动交流场景的构建、阅读小组的建立等工作,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例如,教师在《蜜蜂》一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互动讨论:“本篇课文和上一单元所学的《花钟》在课文理解和中心思想方面有相似之处吗?”,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两篇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同时也能学习不同情感表达方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你们还仔细观察过大自然中的哪些有趣自然现象?”每个学生都分享交流自己日常生活中观察大自然心得,这样能够比较好的锻炼学生阅读口才,强化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能力,而且还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四)启发阅读思维,提出趣味性阅读问题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思维,这是提高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需要找准提出问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确保所提的问题与阅读文章内容契合,同时又有一定价值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提升个人阅读水平和通过阅读处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确保所提问题不仅有足够的趣味性,更要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作用[3]。
例如,在进行《我变成了一棵树》一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通篇阅读一次文章,对本篇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然后再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问题。比如,“如果你变成了一棵大树,你想让谁住进来呢?如果给你个机会你想变成什么呢?”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一次阅读。在第二次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每个学生都要积极进行发言,踊跃说出个人见解,然后教师再看看哪个小组的答案最有想象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阅读趣味性,而且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还能更好的激发阅读思维,把握住阅读的关键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协作意识。
结语:为了更好的将这一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需要该教学方法进行深度研究,找准趣味教学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落脚点和发力点,不断与其它教学方法进行联合应用,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互动讨论时间,使学生可以在阅读的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细致思考,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更加喜爱跟着教师走进阅读课堂中,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青.浅析五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3.
[2]孙爱霞.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0):242-243.
[3]陈元娜.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