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创新性与规范化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李逸如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进与落实,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逐渐成为教学的根本目的

        李逸如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车坊幼儿园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进与落实,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逐渐成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而舞蹈教学符合幼儿该阶段的发展需求,并能够对幼儿的艺术素质起到有效的启蒙作用。本文围绕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创新性与规范化展开了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具体如下:
        关键词:幼儿园;舞蹈教学;创新性;规范性
一、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创新性
(一)培养全面素质
        幼儿阶段的孩子因年龄较小,思维理解能力与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对外界事物的变化状态会充满好奇心及探索欲望,较易受到外界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注意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集中,而且教师若还是单纯依靠讲解与示范的方式,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再加上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愈发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及时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教学理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为幼儿选择一些趣味性的题材,而且还可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以故事的方式来调动幼儿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充分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所在,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的模仿能力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展开舞蹈练习,相比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幼儿更容易接受,而且在音乐节奏的带动下,其会自行模仿及编排一些舞蹈动作,这对其柔韧性、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都有积极促进作用。其次这种创新性舞蹈教学方式还能够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以此来达到推动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目的。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因幼儿在认知方面还存在些许不足,为了保证其时刻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还应当结合该阶段幼儿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来看,玩是孩子的天性所在,游戏对其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对其注意力集中也有一定的作用,在此教师可与紧紧抓住这一优势特点,将游戏有效的融入其中,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并掌握舞蹈动作,真正的做到寓教于乐。例如在学习“小熊学本领”这个舞蹈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音乐视频,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因多媒体有着可视性较强的特点,其能够给幼儿的听觉及视觉带来较大的冲击力,使得幼儿能够更好的投入其中,对舞蹈动作有深化的理解。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逐渐走向小熊的世界,然后让孩子们模仿视频中小熊走路的姿态,在此教师就可以起到领头作用,来带领孩子走进森林,在孩子们走到森林中时候看到老虎在砍树,但是小熊们并不会所以就向小老虎请教砍树的动作,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幼儿进行模仿表演,看哪个孩子模仿的最标准,教师就可以给予幼儿相应的奖励,以此来起到有效的鼓励作用,在动作学会后,教师可以问幼儿:“孩子们,小老虎教会了我们砍树,那我们要不要感谢它呢?”这时候孩子们都会异口同声的回答道:“要”,教师顺势就说:“那孩子们,我们一起为小老虎表演之前所学过的一段舞蹈吧,让它看下我们有多棒好不好?”该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对以往的舞蹈动作进行巩固,更能够有效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增强其对舞蹈的兴趣。在此需注意的是,因每个幼儿的思维理解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在选择舞蹈教学方式时,可采取多种方法混合的方式,使得教学方法更加有针对性,能够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


二、幼儿园舞蹈教学的规范化
(一)合理制定教学内容
        与其他学科相比,舞蹈教学有着全面覆盖性特点,而且是通过各种舞蹈动作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整个舞蹈,这就考验幼儿的记忆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但是又因幼儿年龄较小,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尽量选择一些简单好记的动作,不仅要保证教学内容的规范性,还需要确保舞蹈内容能够符合每一位幼儿的心理需求,对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方面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应当摒弃以往普通的教学方式及内容,在其中添加一些趣味性元素,并提前对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调查了解,确保该内容能够有效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根本目的。例如大部分幼儿都比较喜欢玩具,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玩具与舞蹈内容相结合,如让幼儿带着球一起完成动作,而且球在此的作用就是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可以让幼儿更容易投入到舞蹈学习中来,这可以让舞蹈动作更加的具有趣味性。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的舞蹈内容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使其能够正确的表演动作,并时刻保持着良好的姿态。例如在学习“说句悄悄话”舞蹈时,其中的内容都是让幼儿通过身体中的头部、嘴巴、身体等共同协助表现出来的,教师可以在旁进行指导并进行示范,让幼儿所展现的动作更加的规范,而且其内容比较贴近现实,可以有效的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所呈现的情绪状态对课堂氛围的营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表演的形式可以让幼儿将各种动作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规范化的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玩耍的同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
(二)规范教学手段
        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还应当从幼儿的实际出发,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确保该目标的制定可以起到有效的带动作用,避免采取生拉硬套的方式,将不适合该阶段幼儿的舞蹈强加在教学目标中,在这种形式会与原定教学目的背道而驰,并不符合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且教学内容、方式的创新性本就是在规范化的前提下所制定的,只有时刻秉承着规范性原则,才能让舞蹈教学真正的发挥出作用价值,并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实现推动幼儿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幼儿的情感变化,并适当调整舞蹈动作,使其更加的生动形象,以此来提高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结语:综上所述,幼儿舞蹈学习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姿态,并利用不同的舞蹈来提升幼儿的体能,确保其身体素质、智力、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舞蹈教学的创新性与规范性,确保能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斐.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信息化研究——评《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J]. 新闻爱好者,2019(07):116.
[2]王智娥.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策研究——以湘潭市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9):137-139.
[3]张黎临,晏波. 民族传统舞蹈在学前舞蹈教育中的现状研究——以云南省民族地区为例[J]. 中国民族博览,2021(02):164-166.
[4]李梦格. 以“童趣”激活“舞趣”少儿舞蹈教育教材内容发展方向的思考——以舞协第四版教材为例[J]. 艺术评鉴,2020(19):118-121.
[5]黎琳. 我国幼儿舞蹈教学研究热点分析——基于对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的文献分析[J]. 教育观察,2020,9(32):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