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晨鑫
石家庄东风西路幼儿园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对于一所发展积淀丰厚的幼儿园,在进行园本课程创生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如课程意识薄弱,不知从何入手;过去成果繁多,不知如何取舍;理论基础缺乏,不知如何解读等。然而,当幼儿园辩证地看待新发展格局和新发展机遇时,也能够通过塑造愿景,凝聚课程创生团队力量;寻根溯源,厘清幼儿园核心价值追求;拓展外延,寻找适宜的课程理论支撑;开拓创新,建构幼儿园园本课程体系以及多级联动,保障园本课程落地实践等过程,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完成园本课程传承创生。
关键词:幼儿园;园本课程;创生;挑战与应对
引言
幼儿园课程有别于相对成熟的中小学课程,相对缺乏宏观层面的教育体系支架和微观层面的具体内容规范。园本课程又影响着不同幼儿园之间物质环境、精神文化和保教质量的所在层次,是一所幼儿园特色、品质和竞争力的“核中之核”。因此,建设一套紧跟时代脉搏、顺应教育趋势、调动教师参与的园本课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现实课题。
1坚定儿童立场,明晰幼儿园园本课程创生的的方向
园本课程建设最根本的导向在于服务幼儿成长,满足幼儿的现实需要,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处理好课程框架体系、主题目录、总体目标、分段任务、有效实施、多元评价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主题可以多元,内容可以交叉,但概念不可混淆,流程不可混乱,保持相对稳定、自成系统的课程体系,且必须围绕幼儿学习与发展、课程组织与评价的实际情况,预留弹性发挥的空间,配套不断修正的实践机制。比如,在课程环境创设过程中,我园针对“幼儿园主题墙设计”开展了一系列研讨和实践,组织教师团队梳理排查并剖析诊断园本课程建设是否坚守了儿童立场,确立了服务幼儿成长的鲜明导向,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否清晰划分特色课程和基础课程、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选择性课程和通用性课程,创设丰富多样的课程实施环境,安排激发幼儿兴趣、适合幼儿成长的一系列活动?最终教师达成以下共识,追随幼儿的成长需要和课程的培养目标,在记录类、资料类、作品展示类、问题导向类等墙饰类型中选择一种或综合多种,协调色彩、内容与表现手法、墙面比例等内容。同时,结合地点、时间两个维度进行多元呈现和定期更新,即不同场所、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类型的主题墙,进而保持环境课程对于幼儿的新鲜度和吸引力,追求其育人作用的最大化。
2幼儿园园本课程创生的挑战
2.1园本课程建设急于求成、盲目跟风
一些新办园意识到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心态上急于求成,但对于园本课程建设缺乏深刻的认识,导致盲目跟风。如看到某些园所在课程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就想学习,于是就把该园多年的研究成果直接搬到己园,期待“美美与共”的效果,最终导致每个角落都是“别人的美”,即每个角落都是其他园的影子,缺乏符合自己园所幼儿实际情况的课程内容。这样盲目跟风“学”来的课程内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园本课程,只会导致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更加曲折。
2.2方向模糊引发全体教师无序探索
一些新办园依赖于园内个别人的喜好建设园本课程,事先缺乏调查研究,园本课程建设方向模糊,导致在园本课程建设上浪费时间、精力和财力,间接影响了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2.3对园本课程认识不足,导致课程体系不完善
一些新办园课程主要建设者片面地从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入手,开发相关的课程活动,仅仅将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某几个领域,导致所建构的园本课程缺乏系统性,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园本课程体系完善性方面,诸多新办园存在短板。
3幼儿园园本课程创生的应对
3.1完善园本课程开发制度,保障园本课程开发的实效性
幼儿园需成立课程研发的四级网络,一是园长与保教组组成的开发领导小组,二是由专家顾问团组成的指导小组,三是由年级组长与骨干教师牵头的预设研究小组,四是班级组成的实践创新小组。他们分别承担着课程的顶层规划、内容研发、课程审议和实践操作的任务,确保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我园在四级网络的具体运行过程中明确了课程内容“一个确定、两个优先、三种关系”。一个“确定”:确定以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典型现象作为“阅·历”课程的内容切入点;两个“优先”: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优先、幼儿感兴趣的优先;三种“关系”:价值导向与自主建构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个体建构与共同建构的关系。
3.2明确定位,提升幼儿园整体课程价值
在对园所历史文化深入了解和对儿童发展相关理论学习研究基础上,幼儿园园本课程也应运而生,它既能总结梳理园所发展内涵,又能整合历史积淀以及课程特色。园本课程的诞生,是个艰巨、长期的过程,综合了专家、教师、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努力。在过程中,幼儿园需要不断调整更新目标意识、内容意识和方法意识,平衡课程各要素的关系,努力实现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发展。如我园对园本“阅·历”活动课程的定义为:“阅·历”活动课程是指在“建构主义”理念引领下,基于3-6岁儿童成长的兴趣和需要,在师生共构的活动中,儿童主动阅读、经历,建构经验,获得全面发展的园本课程。与此同时,幼儿园需要加强对课程建设理论的学习,厘清园本课程的当前定位。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类型来看:有对普适性课程实施园本化,通过增删和改造形成的园本化课程。从幼儿园园本化课程的发展阶段来看,一般要经历模仿为主阶段—局部模仿与局部创生阶段—创生为主三个阶段,这是一个动态、变化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例如,经过一次次观点的碰撞,我园明确了“阅·历”活动课程的现实定位,以现阶段的成果来看,是自主开发的园本化课程,属于局部创生向创生为主发展的阶段,在课程理念的引导下,与普适性课程的园本化相整合,有效地共同服务于幼儿园课程,提升幼儿园整体课程价值。
3.3建立网格化研培机制,提升教师研究的实效性
幼儿园需直面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专题教研与课题研究,形成以全园专题大教研和年级小教研为横向研究,以各层级课题为纵向研究的网格化教研模式。在幼儿园教科室的组织引领下,聚焦课程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开展互动大教研,在年级组长引领下,聚焦年龄段内课程实施的具体问题,开展年级组教研。如我园申报了市级课题“促进幼儿自主建构的幼儿园‘阅·历’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同时申报了多项区级课题和小专题研究,来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和研究意识,支撑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我园还积极开展园本培训,培训形式多样,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交流、自我培训有效促进专业成长,优化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
结束语
想保证课程在幼儿园的正常运行,为幼儿园课程高效地、高质量地实施提供必要的保障机制,就需要课程管理的良好规划、设计与执行。通过园本课程开发制度的完善、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保障园本课程开发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孔悦.基于目标的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赵依蓉.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以“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3):23-26.
[3]刘彩云,李丽华.《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03):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