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敏 张桂兰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冷碛中心小学校 626100
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新都小学 626500
摘要:直接告知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及考察的知识点,不如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更实在。在应试教育影响较深的背景下,忽视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便是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结合数学的抽象、逻辑、严谨、多变的特征,重点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真正地掌握学习数学的技巧,这样才能让他们慢慢的成长起来,使他们可以独立地面对和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提高策略
数学知识体系复杂,关联性强,逻辑结构严密,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以直观思维看问题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想要学好数学就要下一番苦功夫。作为教师则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角度出发,开设多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活动,优化问题的层次,开展具有探究性质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建构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应用动手实践,提升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小学生爱动手,并且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许多新的想法,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多数时间是在做大量理论练习题,虽做了很多题目,也学到了知识,但实践应用的能力并没有提升,思维方式依然比较呆板,他们创新的意识和动力被压制,也被慢慢地磨灭了。数学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方式不只一种,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找寻解题之法,但小学生习惯了用熟悉的单一方式,创新思维的发展被弱化了,导致了不能灵活变通。那么要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肯定他们的独特想法,增强他们的信心,促使他们不断地创新,发散他们的思维。在讲述重量单位“克与千克”时,教材中出示了天平秤物体的方式,如果只是纯理论的讲解,部分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单位,也能正确分辨出标注物体重量时该使用哪个单位,但难以深度地掌握。在课堂上让学生尝试着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虽没有提供真正的天平,但学生依据天平的特点独立制作了简易的天平:用橡皮和尺子搭建,分别在尺子的两端来放置不同的物品,判断物体的重量并分析其中关系。这样学生从直观地操作中感受到了等量关系的确定,进行了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探索过程,展现出了他们自身的创新能力,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不仅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自主创新。
二、重视探索过程,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主要是让他们抓住问题的本质,能独自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学会有序、有条理地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同时还要纠正学生的表达问题,指导他们有逻辑地叙述思考和探索过程,使他们能够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过程,从语言入手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譬如借助这样一个事例:张某要去李某的店里购物,物品的标价是31元,但张某手里只有100元,李某找不开,就拿着这张100元的钱去找邻居换零钱,可邻居发现这100元是假钞,李某赔付了邻居,这个过程中李某赔了多少钱?很多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放弃,完全理不清其中的数量关系,找不到解题的关键,指导他们分层次地解析,先不考虑假钞事件,李某总共拿出了多少真钱,再加上物品的价格,再思考李某是否收到了真钱,计算出最终的结果。这样让学生变换角度分层思考问题,探索解决办法,理清问题中的逻辑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推理及分析能力,促进他们逻辑思维的发展。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思考过程清晰地表达出来,找出了多个关键点,暴露了思考误区,教师及时地纠正指导,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灵活类比迁移,提升学生思维的抽象性
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忘掉之前所学的内容,没有联系旧知的意识,把每次的学习都当做一次新鲜的尝试,不能够从旧知中推理出新知识,所掌握的知识呈碎片化的形态,在考虑问题时就会出现片面、浅显等现象。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以旧引新或者相似事物类比的方式,让学生从已知事物中抽象出新的内容,可以有效地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也能增强学生联系已知内容的意识,利于他们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例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之前已经掌握了二位数的运算规则,这次要扩展到三位数的计算,之后还要继续扩大到四位数甚至更多位数的计算,在教学的过程中先带领学生复习二位数之间的加减运算规则,让学生自主总结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使他们再次深化进位或退位的计算规则,之后鼓励他们用同样的方式独立完成三位数的计算,观察他们的运算过程,抓住错误问题进行指导。这样就避免了再次讲解同类的内容,也能让学生学会迁移,使他们能够从之前所学的知识中抽象出解决新知识问题的办法,锻炼了他们自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我总结能力。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决定着学生能否独立地成长起来,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身为数学教师,要站在促学生发展的角度,领悟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理念,设计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及规律的活动,对其进行恰当的指导,不失时机地开发他们的智慧,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使他们掌握高效学习数学的多条思路,为他们的综合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雪琴.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知识文库,2021(08):58-59.
[2]常伟.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探讨[J].新智慧,2021(07):116-117.
[3]丁健.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19(0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