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 闭革新
[导读]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普遍认为应用题难,缺乏兴趣

        闭革新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上映乡龙密教学点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普遍认为应用题难,缺乏兴趣,这是由于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没有找到切入点。小学生的理解力较低,思考问题的方式较为简单与直接,而数学应用题中数量关系较多,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梳理。对此,小学教师应该注重方法的传授,使学生能够抓住题目中数量关系的逻辑,快速解决应用题。本篇文章主要叙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的四种分析方法,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用题;数量关系;教学方法;主要策略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若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就会进步。小学生在面对应用题中较多的数量关系时,无从下手,容易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学习的兴趣较低。因此,教师应该改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数量关系分析的方法,从而在面对应用题时,获得解题思路。
        一、仔细阅读题目,掌握题干的大致含义
        1.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境进行分析
        小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时,会不知如何去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题目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情景相融合,促进小学生的理解。在构建实际生活情景时,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逐步对数量关系产生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使学生能够将题目中的信息用较为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利用道具模拟题目,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小木棒为学生显示加减运算的原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肢体活动的应用。这些方式都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发现数学课堂的魅力,从而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去进行学习。例如,“小红有30本书,小明有16本书,每次小红给小明两本书,经过几次两人的书籍数量相等。”在这个问题中,数量关系较多,小学生容易被题干中的数值影响,且题目具有抽象性,学生常常无法找到切入点。对此,教师就可以根据题目创设相关的情境,寻找两名同学,一个扮演小红有30本书,一个扮演小明有16本书,为了保证两个人的数量相等,小红需要每次给小明两本,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给了多少次,两个学生的书籍数量相等。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容易的理解到题目的意思,在遇到相同题型的时候就有了解题思路。
        2.巧妙利用数形结合
        利用数形结合进行解题,具有直观性与简明性,能够将应用题中复杂与抽象的数据信息转化为图形等较为直观的数据,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具体的理解题目。数形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小学生感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明确数据之间的关系,提升解题的效率,帮助学生把握应用题的关键点。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处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阶段,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合理采用示意图等直观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表达应用题的内涵。例如,“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林地,其中一个内角是直角,林地较长的一边为60m,而另一边长度是较长这一边的2/5,求出该平行四边形零地的面积。”根据已经学习的知识可以得出该平行四边形林地实际上为一个长方形,根据数量关系得出宽,并依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够轻易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发现,图形能够直观的表达题目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学生明确到解决应用题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使学生们养成画图的习惯,确保题目中数值关系的清晰与准确。


        二、寻找应用题中的关键词
        每个题目都有核心的关键词,学生解决应用题时寻找到关键词就能够明确题目的含义,降低解决的难度。学生在题目中寻找关键词时,实际上是在避免无效信息的干扰,使题目变得简洁而有顺序,同时能够使题目中的隐含信息暴露出来。小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明确具体的解题思路,教师在讲解相关题目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分享交流的观点,或者在讲题的过程中向学生阐明观点,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还有益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数学术语的重要性,使解题过程变得更加简洁与准确。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增多、几倍、一共、平均等相关的关键词。例如,“裁缝铺原来做一套漂亮的旗袍需要耗费布料2.5m,由于技术的改革与创新,裁缝铺获取了一套新的做衣服技术,每套旗袍能够少好费布料0.5m,曾经做60套漂亮旗袍的布料,现在能够做多少套?”这道应用题问题是“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首先明确之前的方式做60套需要花费多少布料,之后在计算新技术能够做多少套,用之前60套花费的布料除以新技术每套旗袍所用的布料就能够得出计算的结果。在解题过程中,寻找到题目的关键词,就能够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使解题变得更加有序,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的思路。
        三、总结与归纳相似的应用题
        总结与归纳相似的应用题是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在总结与归纳相似应用题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巩固自身的知识基础,整理解题的思路,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使思维的开阔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把握题意。许多应用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虽然题目中的信息与数据不同,但是解题的思路大致相似,由于应用题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规律性,学生在总结与归纳的过程中就能发现应用题中普遍存在的规律,并掌握许多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当再次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就能够通过联想的方式结合旧的知识经验,明确题目的本质特征,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从而解答相关的问题。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的公式和定理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容易记忆,例如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几何图形求表面积的公式等,都能够为学生解决应用题提供便利,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只需要根据题型灵活的套用公式,就能够处理好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寻找到题目的切入点,提升解题的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题应用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分析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的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掌握解题的思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数学应用题中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进行梳理与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事物,在面对其他问题时也能够找准关键点,高效解决。
        参考文献:
        [1]袁晓娟.探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有效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2):90.
        [2]魏丽佩.浅谈数量关系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2020(40):28-29.
        [3]王学忠.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分析与研究[J].新课程,2020(29):134-135.
        [4]师天龙.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分析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8(13):145+147.
        [5]盘姣春.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0(06):58-59.
        [6]陈荣.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2):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