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四步曲”策略 ——以“童言童语”寓言课程开发为例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赵若
[导读] 在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以及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下

        赵若
        瑞安市毓蒙幼儿园  

        【摘要】 在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以及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下,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园以“小毓蒙”课程为大背景,开发了“童语童语”寓言特色课程。同时提炼了“一步搜”、“二步构”、“三步调”、“四步拓”的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从而更好地挖掘本土教育资源,以教育科研的新视角来规划与实施园本课程,努力打造我园特色课程,完善“小毓蒙”课程。

        【关键字】 园本课程  开发  童言童语 特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特别强调,各地必须充分利用和挖掘本土课程资源,进一步丰富和补充幼儿园园本课程。文章以“童言童语”寓言课程开发为例,探究如何以科学新视角来规划与实施园本课程,创造性地开展科研实践。
一、一步“搜”——三面搜集、资源整合
        很多人都不知道瑞安市是“寓言大市”,再加上我园园长张纤老师的父亲是著名的寓言大师张鹤鸣老师。于是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以“寓言”资源为主的“童言童语”寓言特色课程的开发上。我们梳理了以下三面渠道开展全面性的资源收集:
   1.现代信息收集。课题组通过网络寻找搜索大量的适合幼儿的寓言故事及书本。例如《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世界经典寓言》、《中国年度最佳寓言》等等,从中搜索适合幼儿、适合游戏的寓言故事。
   2.专家协助。寻求张鹤鸣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承接新寓言故事书的发布活动。搜集《幼儿寓言童话》书本,筛选出符合幼儿的寓言故事进行整理和归类。
3.家长协同。在幼儿园开发“童言童语”寓言特色课程的问卷调查表中,了解家长对于寓言故事的了解程度和如何让孩子接触寓言故事的方式,即是一种资源收集的方式,又为后期家园合作进行主题教学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
二、二步“构”——四面构建、课程开发
  1.聚焦课程框架,多感官齐上阵
        我们课题组通过集中研讨、专家指导,将整个主题架构分成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听--寓言·童声”,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听,熟悉并初步了解寓言故事的趣;第二板块“看--阅读·悦心”,重点在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中让孩子自主地看看、找找感知寓言故事的趣;第三板块“演--绘声·绘演”,将通过合作表演的的形式体验寓言故事的趣;第四板块“玩—寓玩·寓乐”,将寓言故事游戏化,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寓言故事的意义。
2.认领分配,积极推进
我们将相关板块项目以教师认领的方式进行自主认领。这样的形式让老师跟课题之间有了捆绑。老师们对自己选择的项目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对于整个课程开发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
3.模拟课堂,精确方向
  寓言故事是我们全新的一个领域,如何以寓言为题材去设计适合孩子的教学活动,是我们集体备课研讨的重点。在教研组长分两组带领下,分组研讨、实践反馈,将寓言教学趣味化、简易化、适合化。


4.班本游戏,趣话寓言
   在游戏故事的大背景下,我们以寓言故事游戏化推进游戏班本化,。将寓言故事最核心的“寓意”架构在游戏本身上,让孩子们自主进行个别或集体性的连续性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孩子对寓言故事寓意的一个潜在的了解和延伸。
三、三步“调”——四面调控课堂
面对教材,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内行走自如,首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1.形式面:打破惯性思维,多维度开展
打破固有的单一形式,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在老师的惯常的思维里,感觉寓言故事就是语言领域的资源,就是听故事、讲故事。我们换一种思维,从多角度考虑,会发现寓言故事也可以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如寓言故事《小马过河》,我们可以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感知故事内容,学说对话;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小马来过河”的体育游戏;还可以在区域游戏中进行表演游戏等等。
  带着多角度运用资源的意识去审视资源,可以让简单的内容得到最大化的运用,同时带来的是教学方式的多样转换、孩子对寓言故事的加倍关注和激发兴趣。
2.设计面:活动设计层层递进,游戏贯穿始终
深入挖掘资源以后,就需要教师对资源的教育价值进行解析和取舍,从而能更好地根据目标创设游戏情境和游戏活动。 以寓言游戏《乌鸦喝水》为例,整个游戏由3个小游戏串联递进。第一个游戏是孩子初步探索用弹珠使水位升高的游戏。第二个游戏是探究不同的材料能不能使水位升高的游戏,让孩子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第三个游戏是亲子游戏,感知“溶解”的秘密。亲子游戏的融入让整个游戏更饱满,更丰富。
3.融合面: 多感官融合,丰富体验式学习
  多种资源的利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使教学活动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实用性。而从听、看、演、玩多感官的实践融合中,不仅丰富了孩子的体验和感知,给予孩子更为丰富的学习支撑,更让教学活动更显丰满和生动。
4.品质面:淡知识落实,重品质培养
   让孩子在学习寓言故事的时候,形成一种学习品质比让孩子掌握一个知识点更有意义。在寓言故事《小猫钓鱼》的学习中,设计了三个感官融合的环节:第一环节听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内容;第二环节看听结合理解故事内容;第三环节表演故事情节,体验寓言故事。视听演的结合,将寓意潜移默化在学习过程中。让孩子在层层深入中收获一种良好的品质。
五、四步“拓”——三方拓展,全面发展
1.一方——童言童语小剧场开幕
   故事表演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除了集体教学还需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同步课程相关的活动。我们在开展寓言故事活动中,创立了“童言童语”小剧场。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扮演自己喜欢的寓言角色。
2.二方——爸爸妈妈齐上阵
  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我们课程开发的后备力量。在我们课程开始实施之初,我们通过问卷星、家长会等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亲子的实践参与,丰富了孩子的已有经验,更是帮助孩子拓展了对寓言故事活动的理解。
3.三方——聚焦课程活动
为了更好地拓宽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也是侧面的对课程实施进行阶段性的梳理,我们还开展了和课程相关的大型集体拓展活动,以此来丰富课程内容。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投身于实践中,努力探索和研究最能体现特色资源的魅力,满足幼儿学习需要的策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符合自己幼儿园实际情况的园本课程的开发是幼儿园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应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作为终极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佳.幼儿园课程开发中预成与生成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35).
[3]陈大琴.基于本土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16(8):61-63.
[5]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以上海市 G 幼儿园为个案.上海师范大学.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