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刘岩
[导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的关键阶段

        刘岩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育英小学 1647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的关键阶段。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技能,而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培养策略;
        引言: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有积极作用,但要体现出数学学习效果、体现思维训练的效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数学知识点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需要自觉勤奋练习。随着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的不断革新,尤其是在广泛运用网络平台教学的背景下,自主学习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对此,教学中除了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外,也应当重视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学习意识薄弱
        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发现其实大多数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能够按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的,但是在课后的学习主动性却远远不够。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老师在课上布置的作业,大部分学生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对于教师没有布置的,诸如一些课后题中的选做题目是很少有学生会去主动探索和完成的,学生在完成作业中遇到的困难也不会主动请教其他同学或者老师,学生普遍存在应试心理,跟着老师走,完成考试内容就可以了,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学生情感体验较差
        其实,经历过小学前面阶段的学习,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数学学习的一些套路,对数学学习有了一定了解,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已经很难提起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了,而且一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信心,丧失兴趣。例如在进行应用题计算时,考了满分才能证明这道题做对了,方法正确或者列式正确都得不到关注和表扬,再加上许多题干晦涩难懂,许多学生能够掌握解题方式,但读不懂题不知道如何使用,这样消极的数学学习体验使学生厌恶数学学习,无法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三)学生控制能力不足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仍然无法对学习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调节和控制,学生在学习和做作业的过程中缺少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能力。调查发现,许多学生都没有自我检查的好习惯,更没有课后的自我总结能力,对于当日学习的内容以及做过的错题缺乏汇总整理,不能及时地进行复盘和消化吸收。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一)明确自主学习的概念,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课本上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仅仅将课本上的知识复刻下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孤独的,这一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完成,教师作为领航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引领方向。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条件,创造合适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在课堂上要学会听课、思考、交流和讨论,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将学习观念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觉学习”,再转变为“自主学习”,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兴趣驱动
        学习过程中,兴趣可以驱动学生搜索、发现许多关于某一知识的相关点。基于此,数学教师可通过激发兴趣的方法逐渐驱使学生走向自主学习。例如,课堂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视角进行引导,让学生产生兴趣而后主动思考如何解决或运用数学问题和知识[2]。
        以各种形状的面积、周长计算为例,阶段为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让学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的面积,可通过引导学生对熟悉的校园实物如课桌、黑板、学校的花坛等进行计算,并让学生尝试想一想,如果自己设计一个校园,教室、办公楼、球场等的面积或周长会怎么设计。此过程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游戏等方法展开。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师可进行情景创设,当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再针对某一数学概念或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并思考,这一数学概念讲的是什么,或思考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三)制定好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目标对于学生是一种规范,为他们指明方向,加强自我管理。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执行能力是非常强的,为他们设立阶段性的目标是最利于他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在每月月初教师可以设置愿望清单表让学生填写,比如:这学期期末考试要多做对五道题,这学期的数学作业都要得到优,要每天多做十道计算题这样的小目标,学生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便会在课后也注重数学的学习,会主动去进行课后的练习,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请教同学和老师,在这样的自主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取得进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提高数学学习的热情。
        (四)运用微课优化教学模式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充分借助微课的形式进行[3]。比如,借助多个10分钟内的微课,学生进行自主观看。具体如下,在新课前,教师可以结合新课内容制作一个精简、短小、有趣的视频,要求学生在家中观看视频了解新课内容。这种自主预习方法相比直接要求学生按照教材预习更为有趣和丰富,且形式更为新颖,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也可以基于课堂教学内容制作一个精简的总结性、延伸性视频,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观看视频巩固课程内容,以及根据视频中的延伸性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并在下一堂课中鼓励学生展示自己探索的结果或成果,并给予学生不同层面的肯定。由此,逐步引导学生更加愿意自主学习。
        结论:自主学习能力并非一日能够形成,学生需要有意识地主动思考并进行锻炼,才能逐步形成。在当下学生可利用和选择更多渠道学习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更为重要,课堂上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以上从学生兴趣、主人翁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但具体还需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展开。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沆.基于粤教云For Class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智慧课堂构建策略[J].中小学电教,2018(10).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