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琦荣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廷佐小学 316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数学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提高有效性和准确性。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数学课程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抓住思维教学的重点,有效引导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更全面的数学技能。基于此,本文就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开放思维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上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程;深度学习;培养
引言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特点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为了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就要在思维培养方面多下功夫,只有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和培养,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因此,教师就要从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让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成为一件具有趣味性的活动。
一、发挥学生个性优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基础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天生聪明伶俐,大脑思维反应比较灵敏;另一部分学生则反应比较迟钝,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受到思维的局限。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教学思路,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1]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好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实物,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更加直观的展示,带给学生更全面的视觉冲击。在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概念有了解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四个人一组,要求学生用草稿纸每人做一个大小不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讨论论长方形、正方形的各自特点。同时,还可以在小组内推选出一个语言表达清楚的学生发表结论,教师适当的点评,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这样一来,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能在更加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得激发,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四个角皆为直角的相关结论。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自己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经验去验证这些结论的正确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二、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大多数数学知识都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培养一定的抽象思维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较为熟悉的情景中展开新知识的学习,有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教师要结合这节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由图形运动组合成的实物,让学生先大概了解这节课程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在这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经验论述图形的运动有哪几种形式。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七嘴八舌地回答出平移、旋转、重复等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就可以急需的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形式为学生展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过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自己动手操作,绘制出图形的旋转和平移图,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实践学习。
三、进行课堂有效提问,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在小学这一特殊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还不够成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点不会主动思考,深入钻研,更不能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教师要借助课堂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2]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四年级“鸡兔同笼”这个知识点时,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过利用方程解题,就会让学生在解题时遇到一定的困难。在传统的解题方法中,学生很难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得教学效果一直不够明显。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只鸡有几个头,几只脚?一只兔子有几个头,几只脚?”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就能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出来。之后,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采用逆向的方法,教会学生进行全面的思考“假如所有动物都失去两只脚,那么笼中还剩多少只脚?脚是哪种动物的?”这样一来,就会让这一问题的解答变得更加简单,学生也能打破定式思维的限制,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更加高效准确地完成例题的解答。而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注重问题的引导性,让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设置逐步思考,找到已知条件、打开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思考,探索正确的解题方法。
四、结束语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只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就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保证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学习思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优势,让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胡利利.小学数学思维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探讨[J].考试周刊,2017 (83) .
[2]吕大伟.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浅谈[J].新课程(小学),2017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