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星
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
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创设更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问题的情境,通过学生积极思维活动获取新知形成技能的学习过程,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教师作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应与时俱进,打破常规教学思想,迈出课堂改革的步伐,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高效课堂。
(一)科学处理好教材。要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及要求,了解教材的背景、掌握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以及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确定各章节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等三维目标,确定好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或复习旧知导入是教学过程的首个环节,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的铺垫;新课探究、形成概念这个环节,教师要设置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递进式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典例精讲这个环节,教师要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写好板书,强调规范解题书写格式,学生易错的地方要用红笔进行标注,做到无意注意。课堂练习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新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技能的环节,教师要精选能起到举一反三的变式题,尤其是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的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板书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它是整节课的灵魂,教师要注重板书的设计,让板书成为课堂的亮丽风景线,让板书引领学生对知识梳理和内化。同时也要做好引导学生对课堂进行小结。
(三)研究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适当的时候能灵活用到最适当的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种的教学方法,达到应用自如的程度。如对某些数学难题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可以进行板书演示法。对于贴近实际生活的探究性问题,可以采用动手实践法;对于比较抽象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数学软件进行演示,将问题形象化。
对于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时,可以采极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重视终身学习。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的更新以及技术的升级。数学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教学技能。深入学习几何画板等数学应用软件及网络技术,微课制作,教学一体机等多媒体的应用,以提高自身的技能,真正能做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效率。
(2)提高专业知识素养。从中学数学报刊、数学史、数学论坛等各种书籍、报刊中吸取与本专业教学相关的精华内容,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情况,做好读书笔记。
(3)多参与科研活动。多在学科组内听课,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集同组教师的智慧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参与评课等教研活动,认真听取评议,主动征求同行意见及时改正错误。有条件有机会的教师要多走出去参加县、市、区级的教学研讨会及学术报告会等活动,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同时教师要多撰写并发表教学论文,积极参与县、市级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倾听学生及家长的呼声,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议,以便“对症下药”,改进教学,开阔思路,不断创新。
(4)勤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必备的环节。教师要对课堂的教学进行反思,从中找出不足之处,写下课后记,寻找更好解决不足之处的方法和策略。在不断反思总结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五)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善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先让学生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威信所信服,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敬之心。
(六)课后辅导的跟进。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课堂上的问题可能有一些同学没有完全掌握,那通过课外的作业就可以反馈出来。教师要针对课外作业的反馈情况,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帮助学生排除学习数学上的困惑,让学困生更能找到自信。同时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可以成为一个数学兴趣小组,布置一些思维拓展性的题目给他们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个人的探究能力。
(七)制定评价制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对学生严格要求,对每次作业或每次测试的评价结果都进行登记,按规定进行阶段性统计,并在班级给予表场,让学生深深感受付出努力取得成绩的喜悦感和自豪感。
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国家栋梁之材的重任,而打造高效课堂是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共同的期待。数学教师一定本着为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发展、为国家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努力成为新一代打造高效课堂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