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孙宝恩
[导读] 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中

        孙宝恩
        云南省孟连县第一中学,云南 普洱 665800
        摘要: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时候还只是处于较浅层次的学习范围内,总体而言还是模仿的学习要素居多。针对这样的学习情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高中生的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与深化意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引导,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将课堂中的所接受的零散知识集成与系统化,将课堂中的模糊认知变得更加清晰化。同时通过在对结合引导学生针对所学数学概念知识进行反思,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重点加以回顾,夯实学生基础,促进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消化,提升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下面我将如何有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作出自己的分析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错题本;反思性;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较多,知识的概括性与抽象性也是尤其突出,这对学生理解知识的相关能力也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中学生建立独立思考能力,是针对自身对课堂中相关知识点理解与运用问题的总结,也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架构、知识逻辑、运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高效学习能力。教师在高中数学教育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反思所学课堂知识,加深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际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有效的数学教育方式,才能够帮助学生理顺所学知识的体系性,养成学生自身的总结习惯,同时在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建立反思学习的作用,促进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铺垫,进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上不断突破[1]。
        一、结合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讲授有关熟悉而知识概念时,教师可结合实际,向学生抛出实际生活例题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去思考。教师在学生产生兴趣后,就引导学生进入概念是如何产生,提出者的经历,所要定义和解决的问题,概念最终是如何形成和被世人接受的,以及在相关领域的适用性。从不同方面、不同阶段,向学生全面展示,学生在对概念的接受和吸收上,就会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就会领悟数学思维与知识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模型思维,以及这种建模思维在实际运用上的重要性。如在讲述圆锥曲线的抛物线时,引入篮球投篮的策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即有趣味性,也有可学性,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需求,设定不同的计算参数,用公式x2=-2py(p>0),让学生集思广益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并通过这种过程加深学生对于圆锥曲线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利用错题进行反思,深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
        高中数学接触的知识点较多,知识的系统性与抽象性也较高,这也给高中数学在相关题型的变化上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某些知识点的题型,只需要改变相关已知参数的设置,就能让相关的解题思路出现变化,学生在实际运用相关知识点答题时,如果不加以认真思考,就会掉入命题者的陷阱里,从而让自身的解题过程变得毫无意义[2]。教师在帮助学生深化独立思考能力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类题型进行正确解答与错误解答的对比,让学生理清相关解题思路的偏差,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错误。例如,给出x>0,y>0,如3x+y=1,求的最大值?部分学生在进行解题时,往往会通过变式将变为,再通过3x+y=1,将其转化为,在接下来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就不能很好的掌握要领,想当然认为1=3x+y,且x>0,y>0,那么1=3x+y2,进而得出xy≤,从而3,最大值为3。学生在解答完成后,往往认为自己得出了正确答案,当这类利用不等式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最关键的是要注意转换等式过程中的正负性与对等性,如果忽视,就会导致解题错误。教师在保障学生错题本的建立过程中,需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忽视等式转变的正负性,进而有效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达成深化学生独立思考嫩绿的效果。
        三、通过数学建模思维教学,完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在授课前,可根据课程进度,将实际中的问题改造为训练学生的例题。这也考验教师对相关理论的掌握水平。现实社会中各种要素是自然社会决定的,是人难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如何将这种实际参数样本,整理为研究对象的原型,再将这个原型抽象化,转化为数学语言[3]。这就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模型思维。通过这样的抽象和简化过程,让具体的事物变为数字语言呈现在学生面前,就会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和研究对象的认知。例如,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贷款,哪一种对贷款者有利?一副扑克牌是出现顺子概率大,还是出现金花的概率大?三角定律在力学上如何具体应用?通过这种实战化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充分融入实际问题思考中。为保障学习效果的充分性,教师也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学习小组,针对例题进行讨论,让学习成果更进一步。通过不同想法和思维的碰撞,让学生相互吸收和反驳不同观点,再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维,完善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
        结语:
        在不断发展变革的教育形势下,让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效率,深化学生对于各种知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胡鸿.基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8,(15):152.
        [2]李容.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读写算,2018,(19):229.
        [3]王亮亮.试析高中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33):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