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欧阳云花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结合创新模式

        欧阳云花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寮塘乡寮塘中心小学        343223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结合创新模式,能够有效革新数学课堂的基础教学理念,进一步完善智慧发展效果,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练习与分析过程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质量目标。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基础状态,采取针对性方案解决存在的问题与模式弊端,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条件下学习数学知识,为以后的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内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思考有序推进的一个综合性过程,有效教学的标准需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的知识能力要实现有梯度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是学习活动开展的主体,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展开,依托数学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树立全面育人的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互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明白数学探究的价值。依托探究活动的组织和推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切实取得有效的进步与发展。简单来说,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够有效内化,并尝试输出和运用,彰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关注课堂教学的时间与效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授课的时间内,教师要能够围绕教学目标构建教学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与学生进行多个层面的学习和探究。在这里,时间与效益不再简单的是在单位时间内要求学生取得某些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内化一些数学的知识、概念、理论与方法,在学生头脑、思维与认知中起到有效地烘托、引导价值。
        最后,引导教师审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从学生层面衡量教学的有效性之外,还要从自身做好有效的反思与调整。教师在每节课授课完成之后,要对课堂教学的整个活动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如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恰当,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适合学生学习参与,学生在学习推进过程中有哪些积极表现,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以促进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反省,为后续教学奠定有效基础。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趣味情境
        学生在面对以数字、符号为载体的数学知识时,难以产生学习兴趣,而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则需要创设趣味化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的积极转化,还能够以趣味化的学习内容为主,展开学习活动,进而促进学习活动的积极开展
        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并使得学生会读、写小数,但考虑到学生初步建立对小数的认识,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对此,笔者结合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展示了超市的角,并让学生观察数的特点。这样的情境便使得课堂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下,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小数就在身边。此外,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产生观察、总结小数特征的兴趣,进而初步认识到小数的现实意义,并为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情感以及认知层面的基础。可见,通过趣味化情境的积极创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以此帮助学生建立了更加积极的学习行为机制生初步建立对小数的认识,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对此,笔者结合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展示了超市的角,并让学生观察数的特点。这样的情境便使得课堂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下,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小数就在身边。此外,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产生观察、总结小数特征的兴趣,进而初步认识到小数的现实意义,并为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情感以及认知层面的基础。可见,通过趣味化情境的积极创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以此帮助学生建立了更加积极的学习行为机制个日欺子系齐。
  2、创新课堂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和好奇心强的年龄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如果总是一味地采取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数学课堂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的学习心理,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注意力大大降低,由此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试着打破单方面讲解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进而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所在和课程内容,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执教“位置与方向”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引导学生回答太阳是从什么方向升起来的,大部分的学生都清楚地知道太阳是从东面升起的,但是许多学生却不知道哪里是东面。随后,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太阳,并标出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面,之后让学生能够思考从黑板上太阳的位置,能不能知道教室的哪一面是东面?通过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开展小组合作
        为了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抛出丰富的小组探究活动,一方面优化学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促进小学生共同进步。在开展小组学习时,要让每个小学生都参与其中,发散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讲“测量”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建立基本的长度观念。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互相测量小组成员的身高,并且记录下来,找一找谁最高,谁最矮,为以后学习统计知识做铺垫。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测量任务,比如要求测量教室的长度、测量花坛的长度、测量篮球场的长度,小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借助直尺、卷尺等工具去完成测量任务。最终小学生知道测量短的物体以毫米或厘米为单位,测量长一些的物体以分米或米为单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引导者,便需要分析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备课过程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学效果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以此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蔡艳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11):147.
[2]石芳.浅谈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8,31(31):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