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珂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镇新民小学 076150
摘要: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生涯的启蒙阶段,学好数学受益终生。应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当培养生们各种数学能力,提升数学学科素养。而小学中高年段数学计算能力就是其中的培养对象,数学计算能力在数学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拥有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能在数学学习上节约更多的时间,特别是在考试时。自主学习亦是学习中一项重要的能力,本文主要讲述了在自主学习的的基础上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相关培养路径。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创新意识
现代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老师还是习惯性采用以前的教学方法,这不利于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特别是对于小学中高年级段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的自我管控能力还比较薄弱。然而大多数老师急于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跟进教学进度,缺乏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自主学习就是自学,我们的一生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学习,然而并不是所有新的东西和知识都是需要老师在黑板上进行讲解的,因此,自学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也很重要。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动传授知识和支配课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所有知识,服从老师的一切教学安排,而最终教学成果的体现是靠成绩单上的分数来决定的。在如今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大多数家长和孩子的要求了。现在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孩子能够学到知识,更多的是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亦是现代教学的教学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学习的主动者,相信在效率上上有所提高。例如我们在学习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在上课前留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预习本节相关知识点。注意在布置这个任务时,老师可以列出几个重要的问题给学生,比如说: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因数和倍数的范围等,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预习就不会感觉到盲目了。最后,老师可以在黑板上举几个简单的例题来检验学生们的预习成果。在检验成果的时候,老师便能从中发现学生们的不足和遇到的问题,在后面的讲课中便侧重讲解。通过问题设计或者情景再现的方法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也能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数学计算与创新思维相融合,培养学生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众所周知,创新思维是我们在进行创新活动时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法,而创新活动最终的价值就是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
在数学运用上,就是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新的解决方法,一道数学题它不止拥有一种解决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原理和知识点来解决一道数学题,可以创造出很多解决办法。那这样就必须去发散学生们的学习思维,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解题能力。开拓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才是教学中应该注意到的细节,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们一种解题思路,是让学生们学会举一反三,在同一个原理不同形式的数学问题上能够迎刃而上,而不是学生只记得老师所教的那一种或者几种解决方法。小学中高年级段数学更是打开孩子们思维的一个重要培养阶段,因此,更是要注重课堂形式和教学方法。例如在计算21*41=?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巧妙地简便计算方法,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头*头、头+头、尾*尾、”的计算方法。看例题,头*头=2*4=8、头+头=2+4=6、尾*尾=1*1=1,再将所算结果相组合就等于861。这是一种创新型的计算方法,确实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常规的列竖式计算,但是相比起来比较麻烦。
所以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一些新的解决方法,并不是只能运用老师所讲的那几个方法,只要自己的方法是对的是符合数学逻辑关系的就是可以运用的。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大概分为两种解释,一种是将已学的知识进行拆解、组装,让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散发出新的魅力和新的作用;另外一种是创造出新的想法和东西,可以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东西,也可以是对存在的东西进行改造,让其性能变得更好,那么体现在数学思维里就寻找新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让其变得更加的简单和通俗易懂。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和数学计算方法相结合,相信能为孩子们开拓出新的蓝天!
三、反复记忆,让常见的算式结果在脑海中根生蒂固
在生物学上对于记忆的定义是行为习惯的贮存和再现的过程。这也就是说对于脑海里记忆的东西它不是一时的,它是需要重复反复做同一件事情而形成的类似条件反射的一种表现。在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中,有些常见的算式结果确实需要同学们反复去记忆才能深深地刻画在脑海里,但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死记硬背”,还是需要先理解记忆再重复记忆[[]]。理解记忆只是帮助学生们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理解,明白知识点的作用是什么,应该用到什么样的地方中去,然而重复记忆是在以理解记忆为基础之上的加深印象。对于某个知识点可以完全刻印在脑海里,非常的熟悉,这便是重复记忆所追求的目标。例如:在小学学习最基础的乘法口诀时,这是必须要求学生们用最古老的方法去把它背下来的。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珠子对乘法算数得出来的结果进行说明,比如说2×5=10,用5堆有两颗的珠子想加再一起来说明一共是10颗珠子。大家都知道,在数学的学习当中,乘法在以后都是能用到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小学阶段所学的还是最基础的,再往后的惩罚中都会用到乘法口诀表,所以在课下学生们还是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将乘法表背得滚瓜烂熟,方便以后的数学计算。
结语: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当适当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去消化。老师应当做课堂的引领者,而非主导,让学生们做课堂的小主人。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计算能力,进而培养学科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智扬.关于自主学习模式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J].名师在线,2020(25):70-71.
[2]曹伟.试析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5):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