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 黄南
[导读] 随着小学教育的发展,小学美术课成为了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兴趣科目。

        黄南
        四川省 巴中棠湖外语实验学校,四川 巴中  636000)

        摘要:随着小学教育的发展,小学美术课成为了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兴趣科目。但与其说是兴趣科目,不如说是一门拓展孩子视野的科目。在小学特定的年龄阶段,孩子们看世界的角度就如同从一片锦绣望向森林,也就是说,“世界”对于孩子们来说应该是色彩斑斓的。而美术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正是勾勒出“缤纷”世界的主要元素。因此,将小学美术课堂引入生活对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感受世界的美好行径。

        关键词:小学课堂、美术、教育

前言:
        小学几乎每一本课本都有着绘声绘色插图来将文字内容图像画,我们在读小学的时候,每当课文中“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看着看着就入迷了,幻想自己也生活在插画中。身临其境的感觉是美妙的,是幸福的。回到现实中,也希望那棵红枣树下坐着我们一家人,在品尝着红枣树丰盈的果实。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是灰暗和苍白的,它应该是五彩缤纷的模样。所以,美术课堂走进生活给孩子带来的是一种别有的“快乐”。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科学性。
1.
        “美”,是客观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它也无处不在,但在很多时候,人们总会看到“美”就在自己身边,却又无法感受到它的存在。其实是因为缺少了发现它的“眼睛”,即:审美。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

2.
        举个例子,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尝试着去画出自己心中秋天的样子。有的孩子认为秋天应该是秋风吹过大地,落叶纷纷……;有的孩子会觉得,秋天是牛羊在夕阳西下低头吃草的画面;也有的孩子会觉得,秋天是金黄色的麦田上,一群大雁在天空中飞翔的样子。这就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情感画面,将自己审美的角度表达出来的一个窗口,所以,小学美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勾勒美的一种科学教育。

(二)将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1.
        王应麟在《三字经》中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有着一片纯净的心灵圣地。他们感知世界往往是从善良、美好的角度出发。而美术中种种别具一格的色彩所绘画出的世界插图像一阵清风略过孩子的那片心灵圣地。{1}色彩是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点,色彩学习的效果关系到学生创新创造素质的发展。基于色彩教学,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与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塑造其完善人格。从中便体现了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2.
        举个例子,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差异,城镇的小学教育和农村的小学教育往往存在着建设性的差异。农村的孩子在课外往往要承担更多的家务或者其他方面的任务,他们生活中的“色彩”或许没有城市中的孩子体验得那么直观。而教师可以通过在美术课堂,引导学生构造出自己内心世界的“彩绘”,从中弥补孩子在教学条件中或者生活中的一些缺口,更好的塑造完善的人格。

(三)美术课堂在生活中的拓展性
1.
        美术在小学教育中与语、数、英这三门主修科目是有一定共性的。即在每一堂美术课课堂中,孩子们都能够汲取新的“知识”,甚至要比三门主修科目所学习的新知识显得更为直观。与此同时,{2}小学美术教育作为美术教学的基础教学形式,旨在培养低龄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在美术教学中传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涉及广泛,呈现出多种民族文化的特征。

2.
        举个例子,在这个民族文化交融的时代,民族风俗和文化还是有着较深的烙印,孩子们从课堂中所学习来的美术知识,并带着孩子特有的奇思妙想,在面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时能够做到更好发扬力度,从中也表现出了美术教育所带来的一种张力,与此同时,也加深了孩子的民族情怀和民族精神。这就是美术教育所带来的一种拓展性。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它能从一门学科教育拓展到课外,延伸出了一些教育应有的产物。生活与教育相交映,就如同两种颜色复合能够生成另一种颜色。

(四)美术教育在孩子内心中所创设的生活情景
1.
        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心中都有一个色彩斑斓的生活情景。课堂中学习的绘画知识可以应用在描绘生活情景中,而生活情景其实也可以引入美术创作中。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彩绘由冷暖色调构成,冷暖色调勾勒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切,不同角度看到的色调都不一样,因此,{3}对生活情景的开发和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仅分析了创设生活化情境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就如何创设生活化情境、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2.
        举个例子,我们熟知的小学课文《杨桃》中,老师讲杨桃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画出自己所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大多数孩子都能将杨桃的棱棱角角画得清晰无比,而有一个学生的画却只有一个“五角星”。这就是美术教育在孩子的内心中所创设的生活情景的体现。它能让学生更立体化的表达出自己内心所描绘的图像,从而充分的体现了美术进入生活的优越性。

总结:
        美术教育跟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在培养小学生立体化思维上起到了实践性的作用。孩子们通过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勾勒出自己心中表达的世界。通过美术教育,丰富了孩子们的感情世界,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的情感意识。促进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春?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2)
{2}张朋?论小学美术教学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
{3}朱晓亚?创设生活化情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名家名作2018(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