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霞
青海省玉树市第三民族中学 815099
摘要:在对初中学生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灌输与教学,还需要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对初中学生进行爱过国主义思想的渗透教育。爱国主义是一个人作为国家公民必须要有的一种思想价值的体现,对于初中生来说正是培养与加强爱国主义的重要阶段。社会的快速发展往往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们将注意力放在的物质的享受中,而历史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需要让学生们在历史的学习中体会到爱国主义的思想,进而促进学生奋发图强,努力奋斗。
关键词:初中历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策略
引言: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都会将历史这一学科当成死记硬背的学科,从而将教学重点更多的放在了让学生对历史时间,历史事件等进行一一的记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历史素养的培养,这样不仅走向了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中,也使得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压力以及消极的学习心理,进而也会造成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与了解产生片面的,不完善的认知。要想在教学中渗透并融入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就不能一味的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是要采取多样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历史兴趣,让学生能够真心的喜欢历史,去探究历史,并且教师也要能够通过历史事件中的人事物等来挖掘其中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这样才能够更为高效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与培养。
一、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认识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也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加明白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与以往已经产生很重大的区别,因此,在对初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同样也需要将学生的体验与成长放在首位。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教材进行较为透彻的掌握与理解,如果仅仅是通过对教材进行浅显的讲解以及让学生进行粗暴的背诵与记忆,那么对于爱国主义的培养来说只能会产生极为低下的效率。通过对教材中历史人物、人物语言、人物活动、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等等与学生展开进一步的分析与讨论,在师生共情的沟通中,才能够在无声中将爱国主义的渗透做到更好。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在对教材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其中历史人物为林则徐,人物语言则为“若鸦片一日未绝……誓与此事相始终……”,人物活动为整顿海防……虎门销烟,重大事件为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其中可以引发的让学生进行思考的社会热点可以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这样通过对整个《鸦片战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在实际教学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更好的掌控教学的走向。通过不同的方面进行爱国主义的渗透,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们的情感得到一步又一步的升华,最终通过战争失败让学生对清政府的无能,封建社会的弊端,闭关锁国的危害,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产生强烈的情感,进而让学生们的爱国主义得到高潮似的迸发。
二、以历史名人名言巩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在进行历史的教学中将名人名言进行梳理里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巩固,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名人名言的警醒作用,通过以名人名言对学生产生榜样的作用,也有利于让学生在潜意识当中向榜样学习,向榜样靠近,进而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从古至今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无数的爱国英雄,他们不仅有豪言壮志,也有实际行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在1840-1949这一阶段的中国近代史中,同样也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青年,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榜样的力量来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戊戌变法》时,对于梁启超所说的“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进行公车上书时梁启超还不到二十岁,但正是由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于《马关条约》的签订产生了革新的进步思想,并采取了实际行动。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梁启超进行模仿,让学生来讲述这一段话。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于戊戌变法我们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如果你是那个时代中的一名爱国青年,你会怎样读诵或者思考梁启超的这段话呢?”学生们也会积极的用充满爱国的情怀以及对青年充满期望的感情进行朗读,同样也会产生努力学习,回报祖国的思想。
三、以历史重大事件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我们通常都会以其中的某个重大事件作为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这也就意味着这一以重大事件具有跨时代的积极意义,在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对这些中的大事件进行学习与进一步的探究,就会发现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事件的发生,不论是和平的还是非和平的,都会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身影。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是爱国的,洋务运动中的曾国藩也是爱国的,戊戌变法中的梁启超是爱国的,辛亥革命中的孙中山仍旧是爱国的。通过这一点对学生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能够取到非常有效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时,我们能够看到这样一个统计,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孙中山的身影,在对孙中山的了解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对他的经历与语言进行总结梳理。通过对天津上书,成立兴中会,广州起义这些重大事件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更为详细丰富的向学生讲述这一段历史,让学生们学习到孙中山的爱国情怀,爱国行动,爱国精神等等。正是由于有了革命先行者,才有了后来一批又一批热血奋斗的爱国青年,教师要能够通过这一点引导当代的中学生也应该积极的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学习态度。
四、以社会案例实践提升学生爱国主义内涵
在进行初中历史的教学时教师不仅可以对教材文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与挖掘,在名人名言以及历史重大事件中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与精神,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产生极大的历史自豪感以及历史荣誉感,进而巩固加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还要能够通过引导学生对现代的自身环境进行历史性的调查与分析,对现代社会热点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与讨论。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有学好历史的热情,更要有以史为鉴的思考,通过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内涵的培养,会更有利于学生在当今时代中更为充分的理解爱国主义,更为积极的接受爱国主义,更为充分的体现爱国主义。
例如:在学习《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与调查,能够发现在大家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发生了那些重大的变化吗?”这样学生们也都会积极的开展实践调查,通过对大人和老人的询问,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查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在这一系列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们都会更为充分的体会到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从生活的改变上也能更进一步的感知到祖国的繁荣与强大。
结语: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完成了一定程度的自我认知,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进一步的认识社会,认识外界环境,这对学生的思想成长与社会认知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引导与提升。在历史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对教材进行较为详实的理解与掌握,以教材为基础进行爱国主义培养的拓展,从历史名人名言、重大事件、以及现代社会中案例与实践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与教学,可以非常有效的让学生在对历史的学习中,对社会的观察中,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 解廷华.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 文渊(小学版), 2019, 000(004):228.
[2] 杨传奎.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 中华少年, 2019(21).
[3] 王爱玲.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J]. 新课程, 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