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酸
柯桥区齐贤中学 312065
摘 要:初中体育“处方式”分层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标准,其优势可针对初中生在身体及兴趣偏好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想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处方式”分层教学法可妥善处理体育教学同学生素质发展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对”处方式”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单重的应用情况及其重要作用展开了深入探讨,同时提出了实施“处方式”分层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处方式 分层教学 初中体育 素质教育 因材施教
一、引言
处方式分层式教学源自医院教育,顾名思义即利用针对性教学方法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它与素质教育要求的理念不谋而合。将其引用至体育教学中,即将运动处方的相关原理、内容、手段应用于体育教学活动中,建立科学的坏笑也方法体系。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处方式分层教学策略,应注重他们的心理特性和个体差异。将初中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学习接受能力、身体素质还有未来发展潜力等实况作为着手点,为初中生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理念,打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这对学生加入体育运动具有极大的帮助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
二、“处方式”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体育和体教融合,希望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首先结合课程资源,完善课程内容;此外注重初中学生的长远发展,使体育课程的健身和育人这两大功能完全整合到一块,进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因为现代体育教学应注重“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使运动知识和运动能力实施传送,在此基础上应保持它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的早就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的崇高事业,自然应该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处方式分层教学不仅注重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重视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开发学习潜力,确保主体发展需求。
(三)“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
(四)“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要重视“最近发展区”。对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实行研究,整合学生的发展情况,对很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进实行科学预判,有目标地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认定,从而使“最近发展区”的利用效率全面提高,使学生完全突破自我,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当中来加强个人的运动能力和身心素养。
三、初中“处方式体”育分层教学法运用的意义
初中体育“处方式”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理念,在使用以及实际教学当中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促进作用。随着“处方式”分层教学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从而促进初中体育课程进步和发展。
(一)符合从实际出发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每个学生的身体形态,心理素质,认知能力,体育基础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单一的教学模式或教学评价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体育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过低,无法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过高,会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设定适宜的目标,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接收到平等的教育的权利。科学的在初中体育课堂使用“处方式”分层教学法,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水平基础上到达预定的目标。有效避免了一开始学习就陷入无法达到的目标或是不用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状况出现。
四、分层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科学全面的了解教材和教学对象的情况
为了突出教学的层次性,教师在课前除了需要研究教材的同时还需要重点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新接手一个教学班级的时候,可利用调查表格的形式对所教授学生的身体素质、体制特点及年龄等信息做一个详细的调查;还可以通过开展相应的小比赛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记录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状况。
(二)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分层
对所教学生有了深入了解之后,在具体分层环节中应充分思考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且教学层次的划分也是动态的,也就是要随着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比方说:在进行田径教学过程中,可把学生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快、中、慢;在力量训练时,也可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强、中、弱;独对于某位学生来说,在田径练习过程中因其奔跑能力较强很有可能分到快组,然而在力量练习时可能因其力量较弱被分到弱的层次。
(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落实教学层次的区分后,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应全面了解课程标准以及教学总目标的相关内容,比如在实施篮球的行进两手投篮放入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能够在教授首节课时记录好学生的学习流程,并且依照记录结果使学生区分成快、中、慢这三个教学层次,对被区分到快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不但要轻松的掌管该技术动作,还要把它运用到比赛当中,针对那些被区分到中慢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加入进来,这样就可以轻松掌管技术动作,在审核时获得优越的成绩。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不同层次应该存在着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有讲究。选择与教学相符的方案,也就成功了一半。比如,在对田径实行教学的时候,能够使其分成三个层次分别快、中、慢,需要快组的学生根据加强自身无氧代谢能力为核心,多实施放松快速跑。针对那些中低层次的学生来说,应要求他们不断巩固技术动作。可以经常练习:高抬腿跑、后蹬跑、快速摆臂以及起跑练习等等。
(五)对教学层次的划分进行有效动态调整
学生的能力以及当前水平,会随着他接受教育的不断进步该能力以及水平也会全面得到提升。因此,不能把任何一个学生长期区分在中下游的教学层次,同样也不可以给那些中下游的学生带上差生的称号,更不可把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觉得是根据成绩排队、忽视差生的一项手段,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这要求体育教师让学生知道自身所在和前一层次的教学目标,优化系统的信息反馈制度,并实施教学层次的末尾淘汰机制,以教学层次区分的灵活性,方便可以对它实行适当的调整。
五、总结
初中体育教师对“处方式”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要予以高度重视,将素质教育当作一种纽带,从而实施更好的体育教学活动。“处方式”分层教学不是一定要划分学的快、中、慢的学生,而是正式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体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每一个学生其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
参考文献:
[1]曹明明.分层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33):73.
[2]张光露.浅析分层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与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5):98-99.
[3]万小团.浅谈分层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发展前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