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培养与德育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塔拉
[导读] 体育课程从始至终贯穿于每位学生的学业生涯

        塔拉
        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蒙古族中学 邮编:025450
        摘要:体育课程从始至终贯穿于每位学生的学业生涯,特别是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其身体成长和发育已经接近尾声,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极为重要,本位从体育精神的培养与德育角度入手,简要阐述了高中学生体育精神培养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高中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体育精神;培养;德育
        引言:不论哪个教育阶段,体育都是一门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特别是高中时期,高中学生都面临着高考这种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学习和升学的压力相比出现和小学阶段要大很多,在这种紧张、快节奏的学习氛围当中,高中学生的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在高中体育教学当中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与德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处于高中阶段的课业多、学习任务紧,在学校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缺乏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另一方面,一直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紧张学习氛围当中,高中学生的精神也一直紧绷着、压抑着,情绪也一直处于压迫状态。高中体育课程当中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体育游戏,能够让高中学生进行适当的身体训练,提升高中学生的体能素质,促进高中学生的身心发育。同时体育锻炼还能够成为高中学生情绪的发泄窗口,帮助高中学生排解生活和学习当中的烦恼,使学生拥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和良好的心情,学生经过长信、高效的体育训练,在锻炼、合作、拼搏、努力、奋斗当中,慢慢感悟体育精神,感受到团结友爱、共同奋斗、崇尚友谊、坚韧不屈的体育精神,最终使高中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吃苦耐劳、追求梦想、勇于拼搏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培养高中学生体育精神的有效措施
(一)应用体验式的体育教学方法,激发高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想要使学生的体育精神得以良好培养,可以借助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高昂的体育活动参与兴趣,从内在驱动学生可以自愿自主的投身到体育课程的学习当中,为培养学生相应的体育精神提供契机,同时提升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各种运动技能。例如,高中体育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篮球”这一体育项目的技能训练时,体育教师就可以恰当的使用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体验式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亲自参与到篮球体育竞技运动当中,让学生可以从主观去体验体育运动。

之后,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篮球技能,从而使学生自主性在体育训练中的得以提升。在篮球比赛过程当中,每位学生都需要遵守比赛的规则和时间限制,并从中感受到体育竞技比赛的合理性、平等性和公开性。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比赛中顽强拼搏,通过和队友的团结互助、相互配合促使团队获得胜利。借助这种竞技比赛的体验式教学,高中学生能够在篮球技能的学习和体验过程中,不断的增加体育技能学习热情,在这种体验式的体育教学形式当中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升学生的体能,由此一来,体育兴趣和体育精神就顺其自然的根植于每位高中学生的内心。
(二)借助引导的方式,让高中学生感知体育精神
        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擅于运用引导、启发的方式,让高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去体会体育精神,借助持续引导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体育精神的领悟和理解,让学生对体育竞技的目的和具体方法进行深入学习。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让高中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体育竞技的方法,让学生从中找到更适合自己体育技能训练方式,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喜好设计更为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接力赛”的相关体育理论知识讲解时,想要渗透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亲身示范体力跑的基本动作,并为学生详细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可以在原地为学生演示“上挑式”与“下压式”等多种接力方法,之后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反复训练,先以两人为一个小组,让学生对这两种接力方法进行训练,两人之间可以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从而通过自身的体验和队友的帮助熟练的掌握接力赛的技巧,并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借助这样的体育教学方式,高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在小组合作训练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可以在高中体育教师的引导下以及自身的体验当中,深化对对相应体育精神的感知,最终使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技能得以不断提升。
        结束语:总而言之,运用科学的手段构建良好的高中体育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体育精神不断受到熏陶,这对于学校的整体课程安排来说,是智育和德育不可缺少的部分,能够促进高中学生智力的开发、健全人格的构建以及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能够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对于学生长远的学习和生活也有哦这极其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建,潘世俊,张秀梅.上海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自我效能与教学效能相关分析研究[J].内江科技.2011(11).
[2]黄锐.浅谈体育教学与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技能的关系[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3]何敏学,梁金柱.对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的初步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