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东微
大庆市大同区双榆树乡中心小学 黑龙江大庆 163817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是期望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教学达到良好的身体素质,推动学生在生活中也坚持体育锻炼,达到综合发展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在此门学科的学习中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就是培养学生具备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本文就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具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以良好的策略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策略
引言:虽然小学体育不是文化知识的学习,但是在学习中,也需要重视对于学生体育观念的建立,让学生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来打造健康的身心体魄。可见体育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所以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具备良好的体育知识,多样的体育技能,最终建立起健康的意识,保证学生脱离了体育课堂也能坚持锻炼,这就是体育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要在做好全方位教学策划,来展开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学习为个人的发展打好基础。
一、带领学生有效学习体育知识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小学体育的学习容易忽视对于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只培养学生学习体育技能,这是不对的。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运动认知,奠定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让学生在有效掌握基本规则、学习方法、锻炼方式等综合认知的基础上来展开体育的学习,可以更为安全有效,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课堂效率,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体育的核心素养,打好体育学习的基础。
例如: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体育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如理论的知识、专业方面的知识,有关于健身的知识,以及保护学生安全的防护措施等,这些都是引导学生建立体育学习的一个全方位的认知,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展开体育技能的培训与练习,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些知识的讲解,开展有效的课堂知识的传输。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一门新的体育技能之前,要对这一运动的规则,方式进行有效讲解,如篮球的玩法,该如何运球、投球,姿势、规则等都需要清楚讲解,其次还要让学生了解如何避免受伤,安全最重要。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中,要采用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体育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更加重视关于体育知识的学习。另外,教师还要有计划、科学地安排体育课程,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好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认真开展体育知识的学习。
二、加强学生对于基础体育技能的掌握
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说,体育技能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学习到不同的、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项目,再结合具体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小学阶段,学的身体发育还不够,所以教师要灵活开展体育技能的教学,带领学生展开挑战,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建立良好的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
例如:首先,要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学习的积极性,结合不同的教学活动来有效展开体育技能的练习。如通过游戏活动等,以跳高运动为例,就可以进行一些弹跳游戏的练习,如进行立定跳跃的游戏,看谁跳得好,看谁跳得高,可以以单脚跳跃或是双脚跳跃的方式来进行游戏比赛,这样的游戏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弹跳能力的提升,对于体育技能的学习也非常有帮助。
其次,教师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学习一定的知识里,体育知识的基础上来,将知识进行更好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该如何开展体育教学运动,以科学的教学方式逐步的提升来完成教学工作,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能力这样一个目标。最后,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习,从学生的具体状况出发,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结合差异化的身体素质,不同学生适用于不同强度、不同项目的体育运动,必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不可以使用强制性的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上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拓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建立。
三、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态度
教师要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认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因为身体素质的提升,不仅使得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来完成一定的体育练习,更要从日常生活中来做好健康卫生工作,重视身体锻炼,积极应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各种体育技能,为自身的健康而负责,这也是应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良好认知,让学生建立一定的学习能力。
例如: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能够自主性的进行体育技能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通过布置一些课下的任务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这样的作业一定要以灵活性的方式来展开。如小组作业,学习双人花式跳绳,在互相的磨合和配合中来展开练习,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来进行身体锻炼。对于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激发,更多的还是要通过课堂学习来展开,让学生能够爱上不同的体育项目,找到适合自己锻炼的方式,然后在课下展开自己的练习,以自己的方式来展开身体锻炼,这是建立良好学科素养的一种方法。在定期的身体锻炼中,可以维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为自身的发展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意识,就让学生能够在掌握良好的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基础上,能够正确的认识体育这门学科,认识到自身健康的重要性,重视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教师也可以再结合一定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精神,坚持公平公正、挑战自我、坚持不懈的体育信念,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建立起这种精神,从而保持自己良好的身心状态,健康成长。
例如:体育意识的培养,首先要从体育精神的传递中来进行,体育精神是坚持一定的公平公正积极拼搏的必要,引导学生在展开体育活动的时候,要敢于挑战自我,冲破禁锢,实现更好的目标。如长跑,这是非常考验个人品质的一项运动,学生必须要通过不断的锻炼才能够有所提升,具备良好的耐力与身体素质,在逐步的练习与目标的实现中建立体育精神。其次,对于体育意识的建立,要让学生能够除了在课堂上开展一定的体育运动之外,还要在生活中也坚持体育运动,注重营养搭配,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健康饮食,为自己的成长打造更为科学的生活态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身心状态,让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健康乐观向上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体育意识的建立。另外,教师除了从课堂上来进行思想意识的引导之外,还可以联合举办一些体育活动,在学校积极宣传积极的体育思想,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带给人的影响,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观念,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结束语:
总言之,体育运动的开展,有效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性能力的培养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的,那么在小学阶段必须要发挥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来展开教学活动,从各个方面的综合考量中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推动学生更好地展开体育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具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慧敏.小学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2):.
[2]叶峻言.新形势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5):.
[3]代海萍.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