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严明慧
[导读] 自2001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严明慧
        成都市龙泉驿区龙井小学校    成都 龙泉    610100   
        摘要:自2001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课程的指导意见》、《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来,英语已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但是,随着时代和教学理念的发展,新的教育需求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进行了阐述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小学英语教师应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环境,探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多种可行性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扮演好自己的主人翁角色,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点,掌握好该学科的各项重要学习技能,然后潜移默化地提高个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学生以后适应国际化社会发展要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普遍认为小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上很多学校都是教师少学生多的现状,因此,为了完成对所有学生的英语教学,教师一般都采取“大班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同时带领五六十个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为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学习到重要英语知识,教师一般按照自己的教学习惯和英语教材的既定章节,根据小学的英语考点进行机械般、灌输式的讲解。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只能在讲台下被动听讲和记忆,他们没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及时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想法,同时,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他们不能真正理解到英语的内涵,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英语文章的魅力,更不能有效训练他们的英语逻辑思维,对于英语知识只能停留在认识和记忆阶段,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
        2、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固化
        在很多贫困偏远地区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很多小学英语教师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他们仍认为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不注重对小学英语教材的深度挖掘,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设计。习惯于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堂,不能带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深层文化内涵,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综合素养。
        3、对学习英语的意识不够强烈
        9至12岁的小孩,普遍存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有效的管理办法就是让全员学生参与进学习,让学生的注意力廍放在课堂听讲和互动上,增强学生的学习专注力。此外,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一般处于被动学习的角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互动学习以及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欠缺,教学内容依靠大纲,内容较为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等情绪。在频繁的英语考试以及海量的题海战术以及作业下,还容易让小学生产生一定的恐惧畏惧心理。


    4、缺乏英语应用场景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要求英语课堂教学一定要跟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进行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有时候,在教学生学习一个新单词或者句子的时候,他们感到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但是,如果联系生活,就会容易很多。
        二、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1、尝试角色互换
    角色互换方式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新奇体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我经常让他们担任某个环节的“小老师”,我到学生的位置去当“临时学生”,我也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倾听学生的想法。通过师生调换角色,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Module 10 Unit 1“We 're going to different schools”,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非常适合由学生自己来表达,学生们看到这个单元的内容都有很多话想说。为了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我挑选了多名学生当“小老师”,每人上台讲解一个知识点,并围绕这个知识点说自己的观点,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翻译,简单讲解结构,再结合知识点造1-2个句子,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们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互动、口语练习与展示自己的舞台。
    在互换角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知识点,从而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也能够更科学地改进教学,让课堂互动教学更适合学生,为他们带来新的灵感启发,提升英语学习的效果。
        2、设计驱动问题
        课堂互动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对话,设计驱动问题是建立师生间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
    设计驱动问题应该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预设多种方案,课堂上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使设计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灵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环节,在课堂上愉快地互动获得新知识。
    3、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化教学的特色就是能够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步学习英语知识。将学生化作海绵,无时无刻都能受到生活的影响,潜移默化提高自我的英语水平,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因此教师就需要着重突出生活化教学的特色,结合其他高效的英语教学方式,积极开辟教学途径,构建新的英语教学体系。
    比如,在Module6 Unit1“What do you do on Sundays”中,这篇课文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时常会看到小学生三两成群聚在一起,上课或下课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中午吃什么?放学或周末玩什么?周末打算怎么过?”基于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就可以在讲解这一单元的英语知识时,多为学生导入生活情境,创设生活问题,布置生活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学生的英语发散思维就能得到锻炼,英语综合素养也能得到发展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确保在新课改大背景下,使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得以有效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雅萍.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J].中外交流,2018,(49):230.
[2]肖谨.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J].速读(中旬),2018,(1):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