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学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王亚飞
[导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关系,

        王亚飞
        河南省卢氏县实验高级中学   472200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关系,更是促进师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基本保证。而高中阶段又是学生成长、发展、认知的关键期与转折期,其对于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完备意识形成、认知能力提升、全面发展实现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这使得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载体,切实转变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更是增进师生交往、提升教育效能的催化剂,对学生成长、发展都会起到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实施高中教学活动设计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实际,切实了解学生需要,以新型师生关系构建为导向,不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开展有效沟通,切实彰显管理价值,促使学生在更加科学、高效、灵活、丰富的认知体验中获得全面发展。同时,在新型师生关系的驱动下,各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认知潜能的激活,学生素养能力的提升,也会得到切实增强与塑造。
关键词:教学过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思想品德塑造,自我意识健全,良好习惯养成的重塑期。在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发展更多尊重与关注,并结合不同学生实际和特性,在追求教学措施的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上寻求突破,让不同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爱与良苦用心,进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全面落实教师教学要求,不断融洽师生关系,在师生和谐相处、彼此体谅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使学生在健康成长、更好发展中尽快融入教学活动之中,开启全新求知、发展之旅。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与学生各自的角色定位自会更加明确,诸多教学活动的开展将会更为充分,更利于学生认知夙愿的释放与发展需要的满足。
        一、通过平等相处关系的构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传统思想观念下的教学活动开展中,师生之间往往处于一种对立化、依赖化、随意化关系状态,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自然也是大打折扣。而新时代的高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始终将学生置于首位,通过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让学生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定位与价值,为实现教学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提供保证。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教学活动中,多创设条件,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要,鼓励学生就自己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认识、看法、思考等充分表达,并加强交流沟通,悉心倾听学生心声,尊重学生想法,让师生在无障碍交流、沟通中增进情感、建立信任。二要加强对教师自身引领作用的发挥。可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示范、引导作用的发挥,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调动有着重要影响。这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规范,为学生树立好标杆和榜样,让学生在教师强大人格魅力的感染下、影响下开展学习实践,获得认知迁移。三要构建和谐民主教学生态。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反映、状态等及时关注,和学生一起探讨教学问题,共同找寻解决途径,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释放自己、表现自己、提升自己,在确保学生意愿得以充分实现的同时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而给予保证,以实现对学生认知需要的切实满足。
        二、借助互帮互助关系的构建,开掘学生认知潜能
        处于高中阶段的很多学生,由于其认知体系已接近完备,且自我意识更强,个性特质显著。

更喜欢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而对于学生在学习中一些新的想法、观点、认识等,教师应学会附身倾听、悉心了解,构建起互帮互助的新型师生课堂关系。同时,对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应该正确看待,避免对于学生过分的指责与批评,多研究诱发不同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具体问题去灵活处理。一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理解,俯下身子引导学生去剖析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诸多疑惑、困难,以引发其心灵触动,增强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了解学生的内心夙愿,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其各类问题,并积极组织开展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深度参与中增强其探究力,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爱,在融洽的教学生态内提升教学质量,以全面促进新型师生关系构建与打造。实现对学生认知潜能的开掘,让学生在新型师生关系驱动下进行全新认知视域,获得更好发展。
        三、依托亦师亦友关系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进入新时代,高中教学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也应向着多元化、开放式领域发展,以避免由于对学生过多的束缚与制约而影响学生个性自由的释放。因此,教师应该在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上实现变革。加强对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多吸纳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手段,走出传统思想观念的桎梏,尽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在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实现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同时,在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上,教师也必须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发展提供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中获得存在感与满足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四、结论
        总之,进入新时代,社会各界与学生本身对教师教育方式、教学途径都有着更高标准、更多要求。而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对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不同的教学方式、策略,对师生关系的构建自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新型师生关系构建为驱动,来增进师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在科学引导、高效协作、民主交互中拥有更多表现机会,进而充分融入至新型教学生态内,实现更好发展与全面提升。另外,随着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自会更加充分、深入、高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存在感、幸福感、参与度都会得到全面增强,获得认知需要的满足与综合素养的塑造。
参考文献:
        [1]刘选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探讨[J].学周刊,2016(01):76.
        [2]段荣.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沧桑,2012(05):133-135.
        [3]吴岳军.浅论教学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9(01):39-42.
        [4]闫梅红,续润华.如何构建教学过程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教书育人,2005(S8):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