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
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内容,也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尤其是理性思维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本文先就高中生物教学假说演绎法的应用程序以及应用要点简要阐述,然后就假说演绎法的应用措施详细探究。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在提出假说的过程中,演绎出推论,在实验检验和修正中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那么,什么是假说—演绎法?在提出假说的基础上,如何演绎出推论,发展思维呢?
1.“假说—演绎法”的提出与内涵
“假说—演绎法”的思想源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假说—演绎法”经过不断地演变和凝炼,最终以概念的形式出现在高中生物教材。在教材中“假说— 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说明 “假说”是错误的。将“假说—演绎法”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2.假说—演绎法”与传统探究的对比分析
传统探究过程的基本流程是: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传统探究过程虽然能够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但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探究流程,比如学生提出问题后就开始设计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学生一直沿着固有的思维开展探究活动,思维和推理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导致思维创新不足,科学思维能力较为薄弱。而“假说—演绎法”的实施流程是:观察实验过程→在分析中提出问题→逐步提出假说→解释实验现象→设计并演绎→实施实验→得出结论。对比分析可知,“假说—演绎法”是在实验过程中生成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出假说,假说不是在实验现象出现后提出的,而是在分析实验过程中逐步提出的,并且要运用假说逐步解释实验过程。此外,学生还要设计实验进行演绎,并预期实验结果,通过开展实验来验证“演绎”是否正确,从而得出结论。也就是说,“演绎”是应用这些原则建立一些定理和命题。总之,“假说—演绎法”是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在观察、归纳的基础上提出假说,以假说作为理论解释实验现象,演绎出一个可以支持假说的结论,并应用到相关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
3、高中生物教学假说演绎法应用程序及要点
3.1高中生物教学假说演绎法应用程序
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加强重视,将假说演绎法作为改善教学现状的重要动力,发挥假说演绎法的应用价值,为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假说演绎法的应用有着相应的步骤,教师在应用该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把握好要点,通过假说演绎法的应用来促进学生高效化学习。主要的步骤是:①客观事实观察分析;②提出假说;③演绎推理;④实验验证;⑤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⑥不符合的假说不成立,符合的假说成立。
3.2高中生物教学假说演绎法应用要点
为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效率提升,需要在实际教学当中能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层面加以重视,将假说演绎法加以科学化运用,对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发挥积极作用。但在应用假说演绎法的时候教师要从每个环节要点上加强重视,给学生留有足够思考的空间以及时间,让学生对生物知识内容进行思考,对培养学生探究思考能力发挥积极作用。另外,假说演绎法的实际应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推理,并在科学发现当中加以科学应用,从这些层面得到了强化,才能有助于发挥假说演绎法的应用作用。
4.高中生物教学假说演绎法应用措施
生物课程教学中运用假说演绎法要结合实际教学的内容而设计,从以下几点加强重视:
4.1注重学生观察,调动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比较重要的,这是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教学中教师通过具体的事物演绎归纳为基础,让学生在生物实验当中进行观察,找到事物间联系,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向理性思考过渡,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加强对事物的分析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主动积极参与到生物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强化,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发展。例如:生物教学中在讲述到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内容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就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做亲本杂交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学生在观察中就能够发现,两种不同的豌豆实验当中,子一代都是高茎,二代高茎以及矮茎的比值是三比一。通过数据统计的知识运用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能够了解到遗传学的知识内容无法解决问题,学生就会存在疑惑。教师这时候就可顺势提出相应的问题,如问题子一代怎么都是高茎,二代怎么不是呢?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分析和推理,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思维,让学生对实验观察中的现象归纳整理,对问题的核心内容进行探讨。
4.2注重演绎,假说促进学生推理
生物教学中采用假说演绎法需要从不同的环节把握教学应用的重点,在演绎的过程中从分析推理实验现象出发,让学生对实际内容能有理性化思考,让学生对事物有初步认识,这样才能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能在相互质疑当中对问题讨论交流,让学生发现其中学习的乐趣所在。如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内容为基础,在对上文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得到这样的结论:结合子二代当中的矮茎豌豆,能推导出矮茎没有消失,是在第一代当中带有隐性,第二代当中就显现出来。通过对比推导出高茎是显性的形状,而显性的形状是受到显性因子所控制的,在出现的时候是成对存在。在引导学生进行推导后学生就能得出假说,也就是“遗传因子当中有一定相对关系,这对生物相对形状有着决定作用。遗传因子成对出现在体细胞当中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遗传因子就会分离,进入到不同配子当中去,雌雄配子就会随机受 精”。这一假说的提出让学生能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产生了兴趣,为后续的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4.3注重实验,促进学生总结
生物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在设计上要注重直接验证假说,运用显微镜观察方式,确定遗传因子存在以及传递方式是不可取的。从假说出发,演绎出必然结果对实验验证。假设一代杂合体产生两种数量相等配子,进行测交,操作中主要是把一代中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然后对后代高茎以及矮茎豌豆测评,比例是一比一,和预期的比例是相等的。这就能够说明成对遗传因子在细胞当中是成对存在不融合的。
5.结语
综上,通过将假说演绎法和生物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就能够找到要点,循序渐进地了解知识的获取过程,对提升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参考文献
[1]笛卡尔,郑文彬译,2012《 方法论·情志论》南京:译林出版社,50.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M].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 闫桂琴.遗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部 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