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自信心养成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李静
[导读] 自信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

        李静
        深圳市南头中学   
        【摘要】 自信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有自信,往往表现为自我肯定、自我鼓励、自我强化,并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但自信并非与生俱来,作为个体的孩子生存环境复杂多变,所以对于孩子自信的培养,外在的教育引导尤其重要。特别是父母的家庭教育,从孩子幼小时期就已经开始,并贯穿孩子的一生。培养孩子自信的品质,首先从父母开始。
        【关键词】   自信  父母  孩子  
        自信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一个人没有自信,只能脆弱地活着。而自信的人,往往因为他们自信的惊人力量,从而把握住一个又一个的机会,并走向成功。但是自信并非与生俱来,外在的教育引导尤其重要,它更需要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正确引导,使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
        学生的自信心的确立是其学习的底气,自信心关系到孩子学习的效果,关系到孩子面对困难的应该有的勇气。一个孩子如果自信就会积极向上、勇往直前;一个孩子自信,做事情就会积极准备,成功的希望会大大提高;一个自信的孩子绝对不会自卑,他一定是一个快快乐乐的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一定是会有很多的灵感,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开拓,奔向更大的成功。
         但是当今时代与以往的时代有很大的不同。独生子女占有一定比例,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当今社会的许多诱惑等,导致现在的孩子出现了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如抑郁的孩子多,精神有问题的孩子多,压力大的孩子多等等问题层出不穷,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让孩子快乐起来?培养孩子的自信,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笔者仅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浅谈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孩子的父母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当今社会生活的压力大,夫妻双方都要工作才能赚更多的钱才能养家、养父母和养孩子,于是夫妻有了孩子之后由父母帮助带孩子成了必然。放学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很多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来学校接孩子;在小区里面,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老人家带着孩子玩耍。如果要用一个比例计算一下,是老人看孩子的多孩子占比多,还是年轻人看孩子占比多,很显然是老人胜出。
        老人看孩子的最大优点就是放心和省心,但是老人看孩子也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惯孩子。老人从小看护的孩子一般都会形成比较自私和人性的性格,这样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因为任何事情都是老人帮助完成。这样的孩子收到挫折的训练很少,所以这样的孩子遇到挫折也最容易失去自信。
        所以我说孩子的父母要承担起养孩子的责任,多与孩子亲近,使父母身上年轻富有活力的特质对孩子形成充满正能量的熏陶。
        第二,父母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夫妻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和谐,对孩子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生活当中,人们的情绪可以传染,也就是说,在人际关系中,大部分人在看到别人表达情感时,往往会激发自己也产生出与别人相同的情感,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但它确确实实存在。在充满矛盾与对抗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性格自卑、敏感、怯弱,且容易愤怒,严重的甚至会有暴力倾向,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当发生一些很难解决或者没有遇到过的事情的时候,首先产生的也是很多负面情绪,看不到正能量的那一面,非常容易对外界事物和人接触丧失兴趣。这样的孩子很孤僻,没有朋友。
        孩子一般情况下都会模仿父母之间的行为方式和相处方式,对待其他人的时候,遇到事情时候,也用肢体冲突等攻击性行为和语言来解决问题,而这样的行为和做法会引起同伴的排斥与厌恶。这样的性格将会严重影响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和学习中与同伴交流的能力,阻碍孩子各个方面的良好发展。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产生负罪感。父母之间的对抗、挖苦职责和埋怨,甚至暴力行为是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害怕发生的事情,父母如果经常使用这种不温柔的手段,会使孩子对父母的爱害怕失去,使孩子形成父母随时都会离开,不需要自己的及其负面的心理暗示。而且孩子因为年龄比较小,不太懂得父母之间不和谐的真正原因,孩子很有可能会把错误的原因揽到自己身上,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无助感和难过感。父母这样将孩子过早的强行的拉入成人的世界,承担他们本不该承担的心理负担,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
        每个孩子都是单纯的一张白纸,父母的言行举止可能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的和谐关系就是告诉自己的孩子,为人处世要理智,要以诚相待和以礼相待。父母的形象特点、精神品格会投射到孩子身上,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夫妻双方可以互相鼓励、表扬、批评、反思,并学习和对比成功家庭的教育案例,当然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章法,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优秀孩子的家庭环境的营造还是有迹可循的。李嘉诚说过:“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现在很多人都把教育看成是学校的教育,但实际上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那么影响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就是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换言之,家庭幸福是给孩子们最好的家庭教育。和谐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生活的氛围更温暖。在懂得尊重、理解、爱与宽容的舒适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幼小心灵也会得到滋养和浇灌,会建立与人相处的和谐意识,会懂得包容,积极分享,自信自爱,这样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一定是阳光明朗的。
        第三,孩子父母要智慧。
        爱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但是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父母必须要通过学习并不断的付出努力才会懂得如何去爱。夫妻双方对于孩子的爱与期待又会各有不同,有时甚至会出现矛盾对立和偏差。如果仅凭着本能来爱孩子,父母非常容易走入各种各样的误区,出现令人头痛的后果。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都会发现在爱的名义下,每天都在发生着非常多的爱不得法的失败案例。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真正的爱,其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我们作为父母的人要想成为合格的家长,首先要从理智的正确的爱孩子开始,不断提高自己爱的能力,爱得科学,爱得理性,才能在爱的氛圈中培养起孩子独立健全的精神生命。
        所以,这需要父母要不断的学习。如果在平常生活中,父母们遇到事情能够理智对待,公正处理,这在无形之中也传递给孩子一种正确的三观,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就会慢慢形成正确的三观,知道应该怎么更好地处理事情。
        理智的父母,他的孩子一定学会合理的维护自己的权力。父母经常是孩子耳濡目染学习的榜样,如果父母面对那些不合理,并有损自己利益的事情和问题时,都能够采用理智的方式和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孩子通过感受到父母的理智的处理方式,在将来,如果自己遇到同样不合理的事情时,也会像父母那样理智的去保护自己和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的孩子一定会成为其他的孩子的榜样,会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
        一个理智的父母觉对不是一个简单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培养的孩子也绝对不是简单的孩子。相反一个简单的父母遇到事情就是失去理智,有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发脾气,没有耐心,爱唠叨,经常焦虑,心里藏不住事等等。试想这样的父母培养的孩子也一定会有这样的表现。简而言之,简单的父母培养的孩子也是一个简单的孩子。话虽有点绝对,但是大多数是这样的。所以要想教育还孩子,父母就要先做好人。父母做事情和说话之前要认真思考,做理智的事情,说理智的话。这样的父母才是自信的,那么孩子也一定是理智的和自信的。
        第四,父母要充满正能量。
        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信赖之源是父亲和母亲,孩子的认识和性格是在父母的培养和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帮助孩子一点一点的正向认识身边的人和正向的处理身边的事,能够逐步积累孩子的正向认识能力和解决问题。有正能量的父母总是快乐的,遇到困难和挫折总是会想办法和想到办法。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呈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那么给周围的人的影响也是乐观积极的,呈现出消极懈怠的一面,那么也会给周围人带来压抑沮丧的影响。遇到事情一味的抱怨、指责,无所适从,不但无法改变现状,也很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更别说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父母在与孩子的生活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充满正能量,这种积极的感染力也会传递给孩子。我们发现,孩子的世界里总是年轻的,充满活力的,他们遇到困难时表现出的沮丧很明显,但这种沮丧的情绪也会很快的消失甚至遗忘。他们会很快回归到现实的世界中。做父母的,不如学学孩子的生活和处事哲学。不长时间沉浸在悲观失望的情绪中,不被情绪控制,而是能够控制情绪。父母充满正能量,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把自己身上的积极品质有效传递给孩子,而不是适得其反。而具有正能量的人,往往具有正直、诚实、独立、责任感、勇气、同情心等许多有益生活的好品质,这些好品质又会让你锁定目标,坚定信心。
        第五、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特长。
        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特长,能力方面也各有不同。每个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是没有大的优势是和劣势的,但是是有兴趣的不同和特长的不同的。孩子进入小学后,我们社会上对孩子的衡量标准就集中在学习分数上,这样就使擅长学习的孩子经常受表扬,而不擅长学习的孩子就会经常受到周围环境的零落。由于学习成绩与其他同学相比处于劣势而产生自卑,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会丧失了自己的自信,这样就不利于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格。上帝给孩子开了一扇窗,如果培养孩子的特长,孩子有兴趣,就会形成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孩子就会找到自信点,也会越来越快乐。
        培养孩子的一种特长是手段,而不是培养目的。目的是让孩子掌握一种生存的能力和快乐生活的过程。孩子的特长不一定有多强的竞争力,而是我们要在培养孩子拥有一种特长的同时,培养孩子战胜困难,抵御诱惑,克服不良情绪,提高自己的做事的勇气和毅力等等一些做人的优良品质。
        孩子的特长也许将来并不一定能成为他未来工作的竞争优势,只要孩子拥有别人没有的那种品质和精神,那才是他能够继续努力,能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抵抗诱惑,能够控制自己,能够最终在他所从事的领域中成功的主要能力。
        第六、有限度的让孩子承担一定责任。
        心理学家爱里克森认为,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和评价是影响其自信程度的重要因素。很多父母常常因为溺爱孩子,或者嫌孩子做事情比较慢,为了提高效率,或者心疼孩子把孩子的事情全都大包大揽,如帮忙穿衣服,替收拾玩具,整理房间等。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做一个“弱者”,适当的示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父母给他们包办的事情过多,孩子就缺乏动手能力、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这样的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动手能力比较差,“笨手笨脚”的样子使自信心很难建立起来。因此,家长不妨根据孩子能力的大小有限度地让他们承担一定责任呵和任务,如让孩子帮父母做家务、收拾自己书包及文具,让孩子整理自己的内务,父母在做饭的时候让孩子给自己打打下手,这样做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能力,还可使他们从中得到自信,知道有许多事情“我能做好”、“我有能力”。而且也能是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父母的作用非常大。父母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如父母要经常给孩子挫折教育,要经常引导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等等,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还是那句话,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培养孩子自信首先从父母开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