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彬
威海市翠竹小学,山东省威海市,264203
【摘要】“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高阶思维”等教育名词相继出现,提醒我们:真正的教育,应该发生在“学习的主体”——学生身上。学生走进校门,不止是来学习的,他还是来生活的。我们要让学生“学”得知识、经验,在“习”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锻炼迎接未来社会的综合素养。本文主要是通过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创新思维 学科整合
“教”,是为了启发学生主动“学”。怀揣“为未来中国培养德才兼备的人”的使命感,威海市翠竹小学整体建构“经典教育”特色课程,将美育纳入其中,成为个性课程的一个分支,开设创意粘土美术校本课程,培养“具有审美赏艺、匠心智创品质”的学生,坚持“普及+提高”的原则,让学习真正发生。
一、问题剖析,找准“病因”
我们美术教师在讲授创新类课程时总是遇到各种阻碍,导致课程无法顺利进行,课堂上完成作品的质量也不高。对此,我们成立研究小组,进行多次研讨,仔细地剖析了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简单的美术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需求;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学生父母对于美术课程的重视度低,对于需要家长配合准备的材料,往往持不理会、不支持的态度。
二、细化思路,“对症下药”
美术课程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美术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明确课程目标——让学习深度发生
结合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而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还欠缺的现状,我们将创意粘土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并确立课程目标:通过综合学习、主题性实践探究、项目式创意制作,锻炼实践力;辩证思维,培养探究力;构思策划,开启创造力。提高学生创意、创新和创造能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构建“双修”课程——启迪个性化思维
基于上述目标,我们丰厚课程内容,把超轻粘土融入美术课本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中,编写了融知识、技能、方法于一体的《创意粘土》五级校本教材,构建了包涵艺术、科技、信息等多层面的“必修+选修”创意粘土课程体系,既有“创新思维,惠及全体”的普惠课程,又有兼顾个性的精英社团课程。
3、注重课程实施——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灵活课时安排,注重以生为本,采取学科整合,推进项目运作,建立系列资源库,学生创新实践,创意频生。
(1)灵活课时,模式引路
根据创意粘土课程项目、学情、时间、地点不等,采用大、小课相结合的课时安排方法,推行2+2的管理模式。有常规的40分钟创意粘土课,普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每周四下午两节课连堂走班选报课程,即社团特长培养课;也有10分钟微课,面向部分学生发展特长,提升社团品质。
创意轻泥作为龙头特色必修课程,两节连堂,形成了“一体两翼”、主题项目式的课程体系,构建了思维课、造型课、创意课三种模式,探索了观察分析、体验试做、交流讨论、提升指导、尝试创作的课程模式,手脑并用。
(2)体验课堂,尝试创造
遵循学校教育理念,整个校园都设计成为互动式、体验式、智慧式的美育乐园。谨记“创意、创造”这一核心课程目标,本着“以学定教、自主创造”原则,进行以自主、合作、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先学后教再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问题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困惑、建议,呵护创新的火花;把时间还给学生,先体验尝试,再小组合作,鼓励大胆创作;把讲台还给学生,给学生上台讲解、补充、质疑、辩论的时机,给足创造的动力。
学科整合。将创意粘土与木工雕刻、3D打印、语文、地方、研学旅行等多个学科整合,在课堂上、实践中、作业里,都充分体现,全面优化课程内涵,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②建立资源库。我们建立了“创意粘土微课资源库”,既有网络搜集的视频、画面、文本资源;又有社团师生先自主设计制作的微视频和作品秀。
4.营造“安全+积极”氛围——激励评价促个性
创意的产生一定有安全的土壤,积极的氛围。我们完善评价,系列保障、全面辐射,让创造的空气萦绕。
(1)三维评价,提成效
学校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建立了创意粘土美术课程评价体系。多角度——依据选课学生人数、学生日常表现、领导听课总结、学生问卷调查、家长及社会反馈等情况,确定课程开设评价结果,选出“金牌课程”。多主体——学校建立了以授课教师自评为主,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主体参与的评价制度,通过听、查、访等形式,对教学进行过程项评价,评选出“金星”课程团队。多形式——采用每年一个主题活动展览的方式进行课程评价。
(2)平台保障,促发展
成立以美术学科教师为首,科学、信息、综合实践等教师为辅的课程团队,充分发挥学科教师的优势,将创意粘土课程融入学科思维,使人文艺术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有利用实施课程教育,优化课程内涵。拟定《创意粘土社团章程》,建立晋级制度、师徒制度、5+2沟通制度,科学管理,多方联动。
三、实施效果,“初见成效”
创意粘土课程的实施为学生、老师和学校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1.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亲历促使意志品质锻炼,探究促进辩证思维形成,制作助推实践能力养成。各项美术比赛从参加的数量到获奖的名次,逐年提高,2019年度,我校参加市、区级以上美术竞赛达5次,获奖师生达20多人次。在环翠区“以美博疫”师生作品比赛中,我校用超轻黏土制作的宣传海报一等奖,两名学生特等奖、一名一等奖。2020年11月,区科技创新大赛学生科幻画作品获得一等奖。
2.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近三年,学校课堂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年轻骨干教师不断登上优质课、公开课、培训会的讲台。李伟彬老师获得威海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美术老师的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二等奖、环翠区美术优质课二等奖、校级课堂习惯展示一等奖。
3.打造了学校经典教育特色品牌。学校在开发、实施创意粘土课程过程中,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认可,提出的建议让我们的课程建设趋于完善。2018年参加保利大剧院的画展;2019年参加会展中心举行的国际艺术博览会、威高民俗村的画展等;2020年9月,学校举办“秋之韵”学生作品展,11月学生个人作品展等,作品一经展出深受好评。学校被评为威海市特色学校、威海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
创意粘土课程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创造中感悟,在思考中成长。“东风踏处绽春蕾,金秋归来果满枝”,我校将继续构建创意粘土课程体系,使体验课程内涵更加优化,力争打造“高品质、高素质、高质量”的课堂和课程,真正让“具有审美赏艺、匠心智创品质”成为学子独特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