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智障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个案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黄园园
[导读] :众所周知,低年级智障孩子的智力、语言、行为和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都是不能和常人所比拟的,

        黄园园
        贵阳市南明区启智学校   550002  
        摘要:众所周知,低年级智障孩子的智力、语言、行为和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都是不能和常人所比拟的,而且部分家长还有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小孩是智障的心理,或者嫌麻烦不愿意带他们走出家门。但是,孩子总是要适应社会生活,成为一个社会人的。所以,本文选取了低年级智障学生中一名典型对象,经过多次可行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反复实验研究,采用家校合作、兴趣引导、独立体验成功等实际方法,现在,孩子出门不再大声喧哗、疯疯打打,而是懂得公共场合要安静守纪律、听打招呼不乱跑。希望本文能够为低年级智障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一些可行性借鉴。
关键词:低年级智障学生   社会实践   个案研究
一、研究目的
        1、低年级智障孩子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丰富自己的生活、开拓视野、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教师通过个案研究,反思、总结经验,能够提升个人研究能力,便于找到更好的、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3、能够为低年级智障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一些可行性借鉴。
二、研究时间
        2018.9到2021.9,三年
三、研究对象
        贵阳市南明区启智学校2018级学生,李XX,男,10岁,中度智力障碍,语言不清楚,走、跑、跳动作笨拙,嘴角经常有口水流出。可以认读简单的字、词、数字,书写简单的字等。家是平坝的,父母都在平坝工作,由爷爷奶奶带,占住在叔叔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研读有关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文献,及时了解最新的相关方法,不断调整研究思路。
(2)观察法。不断观察学生的综合情况,及时调整、修改研究方法。
(3)经验总结法。通过写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简讯、课题报告、案例等及时总结经验。
五、研究过程
(一)开展对李XX的社会实践问卷调查和分析
        2018年9月,我们开展了调查问卷工作,分为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家长问卷主要涉及的问题是“您认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孩子是否有帮助,重要吗?安排合理否?您是否支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希望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社会实践能力,场所,对孩子参与的表现是否满意以及存在的困难等” 。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出李XX的具体情况:
家长非常支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认为李XX理解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听打招呼、语言表达能力差、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在家学习态度意愿较低、在家长指导下能够完成学习、比较拖拉、交流困难 。家长带孩子去过超市、公园、钓鱼等地方,出去的时候爱乱跑,不太听打招呼,大声喧哗。希望老师带孩子去公园、药店、公交车等实践。
(二)收集适合李XX的社会实践项目
        通过对李XX问卷调查和分析,结合他的年龄特点、兴趣、培养点、基础知识等,我们将以超市、水果店、相馆、乘坐电梯等项目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培养李XX沟通、安全、公共场合的礼仪等方面能力。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
1、安全教育
安全是我们开展一切活动的最重要保障,所以开展活动之前给李XX、家长、所有班级的老师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排队训练:利用每天早操、午饭、体育课等时间训练李XX排队走、不疯打、嬉戏、喧哗。注意时刻提醒和制止大声喧哗、疯打等。
过马路看红绿灯训练:结合课堂教学看视频,认颜色,模拟过马路等方法让李XX学会看红绿灯过马路。后面,实践活动时再反复提醒,帮助过马路。
2、公共场合文明礼貌、不高声喧哗训练
利用课堂、课间、回家时间随时叮嘱李XX注意说:“谢谢、对不起、请”早上问好,放学问好,每当他大声喧哗的时候及时劝语,并告之所有班级老师和家长注意训练。
 3、大小便学会及时找厕所
首先在课堂上教会李XX认识厕所的标识、图标等,并学会区分男女标识,结合家长带他去尝试找一找,分辨男女厕所等训练。


(四)尝试开展”走进水果店”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首杨水果店活动情况
        2018年12月13日下午2:30,我班全体学生开展了走进首杨水果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来到了超市。本次我们分为三个认识过程,首先由店员耐心地带学生认识店中的各种水果,认识水果的颜色和种类;其次,由老师发出找水果的指令,孩子们去找到,考考孩子认识没有,没有找到的再由家长带领找一找,认一认。最后,自己尝试付款,并和同学分享水果。通过此次活动,李XX认识了几种常见水果,能够在家长和老师陪同下完成活动,过程中虽然有大声喧哗、打闹、不听指令等行为,但老师及时制止后,基本能够安静下来。
(五)开展“大家乐超市”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大家乐超市活动情况
        2019年3月14日下午2:30,我们班开展了走进大家乐生活超市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超市。班主任耐心地教学生认识超市中的物品以及分类,了解购物的形式以及如何查看商品名称和价钱,并引导学生掌握购物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物品,如牛奶、薯片等。通过此次活动,李XX沟通交流能力得到了锻炼,慢慢理解了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疯打等,提高了他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
(六)个案研究思考和问题改进
1、将每次去不同的场所体验不同的认知内容改为多次探知同一个场所,深入了解。
通过对李XX社会实践的研究,我发现区域活动在促进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方面也有着不能比拟的价值。经常可以欣喜的看到李XX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李XX、教师和家长这三种"主角",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所表现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团结互助、友好合作的精神,所营造的自由表达、通融理解、开放民主的氛围,所焕发出的责任心和独立性。但是,过程中李XX每一个场所、活动只进行了一次,没有得到更具体的锻炼,时间不够,体验一次他学不会,蜻蜓点水,实际收效大于我们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所以,在反思总结后,将社会实践活动修改为多次去一个场所实践、训练。
经过修改后,我们去了亨特商场,内容分别为“学习服务台寻求帮助”、“学会找商场洗手间”、“ 学会独立乘坐自动扶梯”等
        通过这几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李XX在老师帮助下敢于主动和别人沟通交流,学会找商场厕所、学会独立乘坐自动电梯,活动中少有疯打,会听老师指令,慢慢学会安静等。
2、开展家长带XX李去实践,检测和反馈认知情况。
每次活动后,李XX开不开心、认识到需要掌握的内容与否、能不能运用等都需要家长进一步的来配合,所以让家长简单的谈谈自己带孩子去实践的感受、孩子的沟通、安全意识、综合能力是否有进步。
六、研究前后对比
训练内容    通过什么活动    训练前情况         训练后情况
  教会李XX听指令、守纪律、 不疯打、不大声喧哗    通过超市、水果店、亨特商场服务台寻求帮助、找厕所、学会独立乘坐电梯等社会实践活动    语言不清楚、爱疯打、出门大声喧哗、不听打招呼。    敢于主动和别人交流,能够听老师指令、不疯打、懂得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遵守纪律。
七、反思
        三年以来,持之以恒的训练,李XX在文明守纪律、听打招呼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同时也应加强其他一些方面的训练和辅助,可以让李XX得到更多的收获,帮助他早日适应社会。
        首先,老师要多学习,翻阅一些相关资料、收集新的相关信息。
        其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多让家长参与、辅助、开启一些新的孩子喜欢的训练渠道,如:李XX喜欢音乐,可以让他听音乐、唱歌,甚至简单的跳跳舞。
        最后,多和李XX说话,可以采取讲故事、说笑话、做游戏等形式加强多方交流,更好地了解、感受他的世界。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育科研100问》
2、《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理论到实践》【美】马乔里.J.克斯特尓尼克  等著    邹晓燕  等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