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信·互助——家庭教育价值以及家校合作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   万春萍
[导读] 小学阶段作为人生教育的初始阶段

        万春萍
        (江苏省宜兴市徐舍小学 江苏 宜兴 214241)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人生教育的初始阶段,其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家庭教育、家校合作等作为小学阶段学生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教育质量深受重视。如何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价值,如何发挥出家校合作的作用,成为当下小学教育阶段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分别从家庭教育、家校合作等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探索小学阶段教育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实践研究
        前言:自出生以来,家庭就成为人们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是影响学生各方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段的提升,学生在家庭的生活时间越来越少,但是家庭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却没有因此而降低。不仅如此,在家校合作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也彰显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阶段如何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如何有效组织家校合作实践活动,成为当前小学综合教育的关键问题。
        一、家庭教育价值分析
        家庭是人生的港湾,是人们心灵的栖息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曾经发表过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论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价值所在。
        首先,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各方面熏陶孩子。
        其次,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发展方面分析,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依靠家长榜样的力量进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学阶段开始便能够建立起良好行为习惯。
        其三,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分析,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能够给学生最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具备健康的思想、积极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等,从多方面影响孩子的品行,保证其成长之路不跑偏。
        由此可见,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学校教学开展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家校合作实践研究
        (一)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家庭教育作用
        理念的更新是推动家校合作有效性的基础,是提高家校合作活动质量的基石。虽然现阶段多数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会下意识地认为,学生既然到了学校,那么教育任务自然就应该由学校负责,家庭教育自然松懈下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小学阶段,学生正是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面引领的阶段,因此如何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改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做为家长要从自身理念和思路的转变开始,要认清当前自身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就是出现问题之后的管教,而且采用的方式非常粗暴单一,非打即骂甚至还有一些冷暴力的现状发生,这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全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从当前社会上频发的青少年暴力事件、青少年极端事件等,我们不难看出家庭教育缺失的危害。因此,从这一点出发,家长需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路,重新定位对家庭教育的认知,从根本上重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作用。
        再者,当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家长要与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二)拓展教育方式,彰显家校合作魅力
        良好的家庭教育策略的实施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也离不开老师对家长的引导和帮助。首先,家长遇到问题时要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从而寻找更加高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小学刚入学阶段,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制度并不是清楚,由于幼儿园阶段的管理方式,孩子们的学校生活方式与小学有着很大的差别,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小学的学校生活学习节奏。这就需要家长与教师协力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家校协作教育措施,让小学生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节奏。比如,在家庭作业过程中,帮助孩子制定相应的计划,定时、定量地完成家庭作业。同时对其作业过程中的行为也要稍加管束,如做作业期间不允许擅自走动等,让孩子逐渐养成规则意识……通过不同的协作教育方式与手段达到家校共育的目标。
        (三)多样合作方式,保证家校合作质量
        家校合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更重要的是拓展家校合作实践活动的方式,彰显出家校合作活动在小学阶段协作教育的魅力。
        以往家校合作的方式往往比较单一,通常都是通过家长见面会的方式来沟通学生在家、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不可否认,家长会的形式能够给家长和老师一个沟通的平台和机会,去探讨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以及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家长见面会的效果往往并不能达到理想高度。家长、老师时间有限,老师没有时间一对一的与家长沟通,家长也没有充裕的时间每次家长会都保证能够到场……诸如此类的问题导致大多数的家长会形同虚设,并没有起到家校协同教育的作用。
        因此,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便利性,家校合作的路径从线下拓展到线上,定期召开家校见面会的基础上,拓展了一些线上家校沟通平台,比如微信平台、钉钉平台等互联网沟通交流平台,让家长和老师能够更加及时、高效地进行问题的处理,增强了家校沟通的时效性;不仅如此,通过多样化的家校活动,家校协作教育的质量逐步提升。
        以钉钉家校沟通平台的应用为例,从居家学习期间开始,钉钉平台就成为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要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教师不仅借助直播等方式完成了线上教育的任务,同时通过钉钉家校本等板块,教师也将学生在校的反应随时传递给家长,家长通过登陆、查看、留言等方式,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进行及时地了解和分析,为接下来家长家庭教育策略的制定指明了方向。比如,钉钉家校沟通板块、德育教育板块、校园管理版块等,教师根据学生在校表现等进行相关沟通内容的上传到相应的板块,家长只要进入相应的板块便能够了解到校园管理不同方面的情况。例如,在德育教育板块中,家长可以按照板块的具体内容逐项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比如从纪律检查板块发现学生在校听课、作业的习惯不好,像上课迟到、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等等问题,家长一方面能够与老师及时做好沟通,了解孩子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另一方面还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学生问题,以便于在家庭教育中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
        由此可见,多样化的家校沟通活动,不仅能够让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而且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更加准确地采用相应的家庭教育手段,从而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三、结束语
        互信,互助,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与家校合作教育是保证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关键。关注家庭教育价值,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从问题入手,确保家庭教育能够在家校合作中发挥出更加显著的价值和作用,以此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安丽涓,杜文静,蔡菁,张珺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32-33.
        【2】家校合作  共育英才——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家校合作”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0(09):2.
        【3】吴霞.形成家校合力  共育桃李英才——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家校共育”路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0(09):16-17.
        【4】常远志,王宝华.深化家校合作维度研究  搭建家校合作实践路径[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0(09):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