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孙琦
[导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追求创新的民族才能够永恒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孙琦
        山东协和学院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追求创新的民族才能够永恒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社会,我国大力发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这就促使我国高校不断地重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构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实践体系,加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力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教育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发展现状。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我国许多高校开始尝试创新创业教育。2001 年起,教育部在全国选取了几所大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试点, 并在政策方面提供支持,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多 元化发展阶段。2010 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近年来,尤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更多的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 育的课程体系,健全各种制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
        2.存在的问题。(1)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理念还较为传统,主要以大型企业及事业单位为就业首选目标,没有积极主动地了解和认识创新创业,不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是在符合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创新思维的人。(2)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政府提高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但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在起步阶段,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未能得到深刻有效的改革,尽管许多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缺少标杆,缺少经验,缺少政策引导,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性不足。(3)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来促进和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创新创业生态圈尚未形成,环境氛围不够浓厚,加之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4)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当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 系,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对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明 确定位,只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拓展或选修课,其认知目标仅停留在促进学生就业的务实层面上,没有提高到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双创人才的高度,故而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的主渠道,建立具有双创特色的课程体系。(5)缺乏企业的广泛参与。大多数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主要依赖于自身的基础与条件,其内容与实践也多停留在创意和流程认知的层面,很少和企业合作。

同时,企业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了解甚少,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成效持怀疑态度,加之企业运作的趋利特征,造成多数企业不愿参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从而使高校的双创教育缺乏真实的实践平台,其成效大打折扣。
        二、改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1.高校管理者自身提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劳动者所具备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立足于社会教育领域中,必须发挥其自身的优势,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竞争力。
        2.高校积极引进与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专业人才。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即教师来说,其专业化程度会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效果。高校应不断完善师资方面的体制建设,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来达到引进创新创业教育专业人才的目的。除此之外,高校还应注重对创新创业人员的专业化培养,通过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开展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以及组织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竞赛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积极搭建实践平台,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既包括为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包括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必须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水平。
        4.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应做到创新创业知识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并重,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进行课程内容与目标设置难度的把握。同时,如果学校设施设备等条件允许,应尽量将课程教学的对象扩大到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均从中受益。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与实践,主要从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解决策略两方面来论述。实践表明,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解决现存问题,提高全社会的重视程度,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完善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教师的双创教育水平,重视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不断进步,达到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水平优,同时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乐乐.“互联网 + ”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索[J]. 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2018( 5) : 20-22.
[2]王威,王娜.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路径[J]. 丝路视野,2018( 16) : 38.
[3]郭松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实施路径探讨[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 ( 8) : 183-184.
[4]徐海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问题和培养路径的研究[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 3) : 2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