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王睿洁
[导读]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王睿洁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为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各种政策、帮扶和具体的路径指导,鼓励大学生勇于实践、创新,建设合理的教育体系,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章对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研究分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入
引言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等措施。同年,还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政策依据。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许多高校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质量评价上进行了许多新探索和新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指导的理论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培育当下青年学生的创新信念、创业精神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让新一代的青年学生拥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素质等。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大学生具备成为企业家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培育出可以面对现代化进展需求和挑战的精英。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创新创业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把创新创业引入到教育中去更是新时期社会背景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专业教育是指在专业学校进行的,为专门的职业培育出专业性人才的教学活动,它包含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方面。专业教育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学习者通过正式的、较长时间的专业学习获得专门的理论知识和理性思维。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校扩招之后,高校的规模急剧膨胀,呈现出大而不强的发展状况。随着少子化时代的来临,高考适龄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这些导致许多高校陷入了生源质量下降、合适生源减少等困境,一些地方职业院校或地方本科院校的冷门专业都面临招生难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树立内涵式发展理念,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毫无疑问,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品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渐进式模式的提出是充分考虑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中发展需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主体是大学生,而低年级阶段是大学生适应学习生活的重要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学习方式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过程,因此,在此阶段开展创新创业的理论教育,通过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的经验事迹宣传形成集体氛围等,这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蒙引导至为关键;在大二、大三的中低学年,学生已经逐步适应大学生活,且已经积累了必要的专业基础,因此,结合学生的专业培养要求,开展学科竞赛、专业实践等有成果、有导向的创新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使得学生有获得感、成就感,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大三、大四中高年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在解决问题方面具备了扎实的创新思维,因此,引导该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等以创业为导向的相关赛事,使得学生结合创业实践逐步成为综合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因此,渐进式培养模式为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和精神条件,符合人的成长成才规律。


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策略
        (一)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
        教育方向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学校教师工作方向的改变,创新创业教育带入到职业教育中也推动着教师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把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成功,就必须加大师资力量建设。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加大师资力量建设的投入,国家应投入充裕的资金和设备来建设师资力量。2.组建一支具备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具有创业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让一些专业性的教师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培训,也可塑造“专职+兼职”的专业性的队伍,去聘请一些优秀的创业企业家或有企业任职经历的人员来对学生指导。3.可以从国外多引进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多师型”教师。在师资建设方面,我国著名的北京大学实施有效,已经成立了熊萍教授创新创业名师工作室,内部已经具有创新创业和就业教育专职教师共12人,选拔出了28位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指导老师,组建了61余名有关专任教师的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导师的大部队,是各大高校的典范。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能力与知识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能力与知识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为实践模式建构确立清晰的原则和标准。首先,建构分层分类的实践目标。应当将冒险精神、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确立实践内容、实践标准和实践方法,分层次、分阶段地推动实践活动。其次,建构“理论+实践”的实践课程。实践类课程是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的根本所在,所以学校要高度重视课程内容设计,以“单向+综合”“理论+实践”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创业培训、创业实训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此外,搭建多元化的实践教育平台。学校可以以培训辅导、活动沙龙、实习实训、创业项目、法律顾问等方式,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为学生开辟“绿色通道”。还可以发挥创新创业大赛的平台功能,以创新创业项目选拔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行以及深入的发展,应加大宣传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空间。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引导师生敢于尝试、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逐渐探索和建设帮扶体系,政府和高校通过媒体平台推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增强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你的认同,营造社会良好的育人风气。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紧跟市场的需求,坚持办学的发展要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用开放的态度去对接产业以及政府,实现利益的共享。此外产业的层面上加强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通过实践教育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的共建,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制定,通过联合攻关切实解决产业痛点,也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平台。
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所以高校应当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建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赖靖靖.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思考与研究[J].上海商业,2020(12):109-111.
[2]谢传会,程业炳,奚雷.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0):33-35.
[3]赵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思考和分析[J].科技视界,2020(27):156-158.
[4]郭欣.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性研究[J].今日财富,2020(13):209-210.
[5]孙晓红,李沐瑶.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0(03):55-59.

通讯作者:马丁 山东协和学院 教师 硕士研究生
作者:王睿洁 山东协和学院 学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