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镇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现如今,除发达地区优势高校拥有成功的创新创业试点经验外,一些且发达地区以及民办类、应用型高校,还未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体系。应用型高校在办学上与公立院校有一些差距,就业也是一大难题。近年来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创新创业成为部分艺术类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之一,高校也越来越注重对于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也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能力培养;艺术设计;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
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趋势下,创业机会较多,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带来了良好 的外部环境。因此,应用型高院应针对市场 发展现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从而在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的同时,缓解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
一、应用型高校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 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助推力。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思维活跃且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快速捕捉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有效地进行创业。在现代社会,设计类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艺术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能够紧跟时代和科技发展步伐,适应时代和科技快速发展之下的社会变革,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进而才能在艺术的职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才能走出去。
2. 时代的发展和就业难现状下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得培养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应该积极调整姿态,以此来适应这种告诉发展的社会竞争。就业难是现如今比较热门的话题,就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与学生理论和思维能力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自主创业是对学生学习的检验,更是对自身的挑战。基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以及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在创造力等方面的优势,体现出了其在创业方面的优越性,所以,加强对于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应用型高校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且学生创业意识薄弱。
对于学校教学培养目标来看,应用型高校还没有针对文化市场发展态势和教学规划,制作完善的创新创业目标,学生培养目标与创新创业要求的目标有着质的偏差,学生得创新创业能力也达不到市场的需求。教学体系也只是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践课程技能太少,且没有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实践项目来供学生学习。
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能力存在一些限制因素,例如缺乏投资资本,缺乏创意创业等。缺乏创业资金和创新型企业使他们难以创新和顺利开展创业活动,同时,这将对她的创业热情产生重大影响。
2. 教师社会实践经验薄弱,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
教师角度而言,教师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也没有企业人员的完善,更多的是理论的培养,虽然有实践课,也只是泛泛的手绘和电脑制图。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比较传统,以“填鸭式”的教育为主,教师基本都是毕业直接进入高校,没有公司实践经验,又创新创经验的教师寥寥可数。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衔接不够,难以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对于学生而言,一些艺术学院的学生害怕创业精神,不敢轻易尝试,结果,创新和创业精神仍处于想象和缺乏实践的水平,这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得到发展艺术学院有局限性。
三、加强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策略
1.改变师生的观念,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激发艺术学院学生的创业意识。
学校和教师方面,应充分发挥课程定位优势,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优势。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艺术设计专业涉及领域广泛,实用性较强。因此,应用型高校应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又代表性的优势,设立工作室模式,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应用型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公务员和白领工人仍然是许多当代大学生毕业后的目标甚至是梦想。这也是许多艺术学院学生努力追求的目标,尽管他们在企业家精神方面具有优势,但他们要么不愿自谋职业,要么不愿惧怕。
2.多主体共同合作,建立创新实践和创业平台,增强创业实践途径。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需要多方共同合作,建立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首先从学校而言,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落实政府以及教育局政策,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学校和教师共同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纳入考核,构建完备的设施和舒适的环境。其次企业而言,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创业环境。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社会责任感,积极的和学校建立合作,输入更多的学生进行实习,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平台。政府而言,大力宣传创新创业只是,支持力度加大,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3.项目式教学、校企合作等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整体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针对某个个体和小集体,而是整体学生,应该加强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在这方面,项目式教学不可少,英高结合课程思政和公司实践案例,让学校教师和企业优秀教室共同授课和指导,将时间项目作为授课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这种校企合作力度应加大,辐射面积耀光,对各个专业都适用。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艺术专业学生创业管理能力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创业管理能力。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就业和创业精神将是非常有益的,甚至对他们的终生也将是非常有益的。对艺术设计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四、总结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普及,地方政府和高校逐渐认识到校企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解决用工难、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动力。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开办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心,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途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05.
[2]梁小伊,赵振增,许纯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27):12-14.